李隆基抬手,禁止了这宦官说话。
他正在冥思苦想,嘴里轻声念叨着什么。之后,他抬着的手上下起伏,带着轻快的韵律。
“有了!”
李隆基忽然惊喜地叫了一声,道:“朕谱出来了。”
“圣人?”
“快拿朕的箜篌来,再让太真、梅精、念奴来听……都来。”
“遵旨。”
“对,别忘了永新,把永新也请来。”
那来报丧的小宦官也连忙将奏章放下,跑去拿箜篌。
很快,诸多美人汇聚,只见圣人面露得意,却不知为何。
“你们可听过薛白那首不像诗的诗。”
“答圣人,听过。”
“他是出了个谜题给天下人啊,朕答出来了,且都听着吧。”
箜篌声响,曲调轻快悠扬。
李隆基弹着曲子,看向许合子。
许合子会意,顺着这曲子,开口唱了起来。
那首原本念着不成韵的诗,由此成了好听动人的歌。
“……”
歌声飘出南熏殿,渐渐也飘出了兴庆宫。
没过多久,这首琅琅上口的歌已让长安几乎每个人都会唱。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第342章 西南
金城县。
此地距长安九十里,原是雍州始平县,如今则属于京兆郡管辖。
六月初九的午后,随着太阳西归,暑气也散了些。县衙里的官吏们换了便衣,下衙还家,一派悠闲景象。
杜五郎打了个哈欠走出衙门,在台阶处伸了懒腰,准备回家带薛运娘去城东新开的酒楼用饭,再去看一场板板腔。
板板腔也叫“弦板腔”,是由这边的乐器“弦子”“板子”伴奏,结合了戏曲,颇有意思。
这边还有个特产是大蒜,便宜又好吃。
正想着这些,杜五郎忽听人唤了他一句。
“杜誊?”
近来都是被人唤作“杜少府”,忽然有人直呼其名,他颇不习惯,回头看去,不由惊讶。
“杨暄,你怎么来了?”
“嘘。”
杨暄上前,小声道:“莫呼我的名字,我是逃婚来的,你快给我找个地方住下。”
“你?逃婚?”杜五郎愈发惊讶,“伱打算逃到哪里去?”
“还去哪里?你傻不傻?我就是来找你的。”
“找我?为何找我?”
“你我是同窗,又是同年,你不是我最好的朋友吗?”
“啊?”
杜五郎因太过惊讶,慌张了一下。
若提到“最好的朋友”这句话,他脑子里只有一个人影,那就是薛白。至于其他朋友,那也得是元结、杜甫、皇甫冉、颜季明等人,杨暄真的得要排到很后面。
可他再回过想来,看着杨暄那不太聪明的眼神,莫名地有些愧疚起来,问道:“那个,你找我……找我有什么用啊?”
“快给我拿些吃的来,我快饿死了。”
两人边走边谈,杨暄说起家中给他安排的亲事,大吐苦水。
“阿爷让我娶万春公主,他马上要去川蜀了,出发前要把亲事订下来。还是我二弟偷偷告诉我,迎娶了公主,我就不能在外面养女人了!”
“其实,你就算不娶公主,在外面养女人也是不太好。”杜五郎小声嘀咕道。
杨暄根本不听他说话,挥着手,激动道:“我还听说万春公主脾气坏得很,我是万万不能娶她的。”
杜五郎道:“可你这样跑出来也不是事,问题还是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