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的職位興許沒有那麼吸引人,就是女眷們心裡想報考這查稅的女官,輕易也是不敢開口的。
但是這恩科的名額,卻是實實在在的讓所有人心動。
都不用她們自己開口,家裡的男人也要來勸自己的妻子或者母親去考一考這女官。
多少人考了幾十年,甚至父子齊上陣,都沒能過童生試。這回只要自己的妻子、母親考上,家裡便能多一個鄉試的名額,誰能不心動?
有的家族,甚至連七十歲的老祖宗都出來考女官了。
香君也覺得自己很是幸運,實在是要多謝之前禮部的尚書要跟自己鬧,鬧得她把禮部的人換了一遍,如今禮部都是她的人,這選女官、增加科舉鄉試人數的事情,都很順利的推行了下去。
這一個月轟轟烈烈的考核結束後,全國一共選拔出來了一千名女官。
這些女官分別被授予了從九品到七品的官員品級,等到此次新政推行結束,稅務收繳完畢之後,再根據她們的貢獻重新評定。
此舉,便是後來大齊女官制度的基礎了。
但僅僅只是女人們去,那也是不夠的。
香君曾經給先帝行過吞蝗禮,她那時候可是先帝的寵妃,還有皇子,不一樣被那群老東西瞧不起麼?
若只把這些女官派下去,這事兒也辦不明白,還要白白讓她的女官受氣、受欺負。
香君也不用那些老學究們尊敬她的女官,她讓他們怕的女官便是了。
於是,香君便派出了她的四把利刃。
江南派去顧亭雪,西南川貴派去袁好女,北地是大將軍王,香君還把薊遼、三邊都塞給了他,忙去吧大將軍王!
剩下的還有湖廣、兩廣,全都交給衛知也,他在先帝旁邊「鬱郁不得志」了那麼多年,也該他出去發揮發揮他的才幹了。
四人都是欽差,可以便宜行事,可以先斬後奏。
甚至走之前,香君還叮囑了,就是砍了總督的腦袋,她也給他們兜著,大膽的去辦,把糧食和銀子都給哀家弄回來。
香君只要結果,不管過程。
(九)
仲夏之時,全國各處選拔的女官們,便陸陸續續抵達了京城。
香君看著這些名單,倒是有些意外,最多的竟然是商戶女,而且京城出身的女官竟然是最少的,大概京城的家族更要面子,也不稀罕那鄉試的名額吧。
這些女官們的年歲,從二十歲到五十歲不等。
有的家裡是做絲綢貿易的,有的是開票號的,有的是耕讀世家,有的是茶商,有的是賣馬的,還有染料行業的、典當行的,等等等等,應有盡有。
香君就乾脆把她們留在京城,培養了一個月,反正天熱也不好趕路。
大家不僅要學習如何收稅,還得彼此學習,了解不同行業的規矩,這樣她們下去收稅的時候,才不容易被糊弄。
終於到了季夏,夏季的最後一個月。
這一日,天氣極好,微風不燥,陽光明媚。
三位欽差,各自帶著精兵強將和一千女官們,聚集在德勝門,準備離京。
太后娘娘和新帝親自來送。
之所以走德勝門,是希望女官們能打好這新朝開啟後的第一場仗。
這是大齊有史以來的第一批女官,新政的成敗就繫於她們一身了,香君知道,到了地方,她們要遇到數不清的麻煩,甚至連香君都料想不到的困境。
但是香君半點都不擔心。
她們心思縝密,不厭其煩,她們有的手段柔軟、以柔克剛,有的潑辣爽快、得理不饒人。
但她們每一個都耐得住磋磨、受得住寂寞,忍受得了疼痛。
香君怎麼會擔心她們把事情辦壞呢?
從前,她們被困於閨閣之中,那手只能在閨閣描紅。
但從此以後,她們的手,要丈量大齊的土地,要刺穿男人們的謊言,要為她整頓商稅,釐清舊帳,要幫她開闢盛世。
最初,這些女官們來京城,只是想為自己族中的男丁們掙一份前程。
可千里迢迢來到京城,見到了那麼多的姐妹,聽到了太后娘娘的教誨,似乎,有許多想法,都在一點點的改變。
如今她們坐上馬車,朝著全國各地而去。
第一次,她們感受到人生的寬廣。
(十)
太后新政推出的第一年,人人都以為會以失敗告終。
但一千查稅女官,再加上大齊的四位殺神壓陣。
雖然經歷了不少波折,砍了不少腦袋,滅了幾個家族,但這第一年的稅收,終於是順利的收了上來。
這也意味著,太后的新政算是初步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