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犯錯,不是因為醫德高尚,而是因為章家的太醫,都了解君主。
章太醫是了結咱們皇帝的,有功皇帝不一定記著你的好,但犯了錯,皇帝是一定會記恨的。
因此,他明知道自己被宴離坑了,也不敢多說一句,只能慢慢地給皇上調理。
但是調理的法子都是溫平緩慢的,又要把病灶暴露出來,所以皇上不會那麼舒爽。
皇帝可不管藥理,就像后妃們難產動不動就要太醫陪葬一般,皇帝只有結果,不管過程,所以,這些日子,皇帝對章太醫也頗有些不滿。
章太醫那是每一日都如履薄冰,心中要把宴離給罵死了。
如今,看到宴離去了太極殿,章太醫心裡只剩下一聲嘆息。
宴離絞盡腦汁,竟是為了擠開自己上位。
章太醫權衡一二,還是選擇了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皇帝就算要重用宴離,也不過是疏遠章太醫罷了。
大不了,這個太醫院之首他不做了。
只要平平穩穩地落地,章家就還是太醫世家。
可若是非要和宴太醫爭一個高低,說不準就會引火燒身。
皇帝要是知道,他如今的症狀,是之前用錯了藥,施錯了針,章太醫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得到皇上的原諒。
畢竟,皇上多疑。
若是章太醫說自己被宴離蒙蔽,皇上信了,就會怪章太醫無能,一定會降罪於他。
皇上若是不信他被蒙蔽,那就是他存心謀害皇上的身體,那更是死無葬身之地。
思來想去,章太醫寧可暫時退讓。
在宴離連續三日去太極殿給皇帝施針之後,皇帝的頭疼好了許多。皇帝倒是又叫了章太醫去了太極殿給他診平安脈。
只是,宴離也在。
皇帝問起章太醫的意見,章太醫還是實話實說,他覺得,皇上的身子還是要緩緩而治。
但章太醫的語氣一如既往的平緩,措辭也嚴謹,只求不犯錯。他沒有說宴離的法子對還是不對,萬一宴離真的用極短的時間,讓皇上的病徹底好了,皇上定是要懷疑,章太醫為了能得皇帝的寵信,不顧皇帝的身體,打壓有能力的太醫。
宴離卻沒什麼顧慮,他說得很激進,他認為緩緩而治,就是讓皇上多受苦楚,是章太醫不敢承擔責任,害怕冒險。
章太醫好脾氣地說:「皇上的身子,事關江山社稷,自然不能冒險。」
「章太醫此言差矣,冒險可不代表犯錯。不冒險的法子誰不會?只要溫補著就行,雖說不會出事兒,可也沒有療效啊。」
這句話,把章太醫說得有些無言以對。
他總不能說,給皇上治病,不出事,比有療效更重要吧?
皇帝目光銳利地看著章太醫。
「章太醫,宴太醫說你對朕不盡心啊。」
章太醫一聽皇上這話,立刻跪在地上對皇上說:「宴太醫說的話,實在是讓微臣慚愧,微臣對皇上一片忠心,天地可鑑。微臣的父親、祖父全都是太醫,世代效忠大齊皇室,未有過半分錯處,皇上明鑑啊。」
宴離沒好氣地小聲嘟囔著,「原來是三代庸才。」
雖然這句話不大聲,但皇帝自然是聽到了。
這個庸才的評價,還是讓皇帝有些介意。
太后當年也是被宮中的太醫斷言活不過四十歲,也是因為這句斷言,讓當年的皇后,對他們母子放鬆了警惕。
可事實上呢?
顧家從民間找到了一位神醫,靠著神醫的法子,又足足讓太后多活了近二十年。
要是當年太后真信了宮中太醫的話,興許也不會用猛藥,就這麼溫補著,活個兩三年,便去了……
「罷了,你先起身吧。」
章太醫這才緩緩起身。
章太醫看皇上一眼,只一眼,便知道皇帝已經對他心存不滿。
沒奈何,章太醫只能老淚縱橫地對皇上訴衷腸,最後說,自己只怕是年齡大了,精力不濟,應該退位讓賢,由宴太醫繼續給皇上調理身子。
此言一出,皇帝更是失望,但畢竟是宮中的老太醫,給自己調理了那麼多年的身子,還是賞賜了他一番,讓章太醫離開了太醫院。
章太醫走的時候,宴離親自去送了。
沒辦法,皇后娘娘叮囑過的,要是章太醫主動離開,一定要對章太醫客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