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聽瀾恍然大悟地點點頭,好像是有這麼回事來著。
既然高廷鈞承諾了金絡族會派兵去對方的邊境駐守,還有些手續需要辦理。
這些事情辦下來需要不少時日,怪不得每次打仗一來一回少則大半年,多則數年。
一個月後,戚時鋒等人終於收到了元興帝的消息。
遠在金陵城的元興帝得到梁軍大捷的消息後龍顏大悅,在回信中對靖北軍上下和高廷鈞大誇特夸。
尤其是對高廷鈞,元興帝連連稱讚其智勇雙全,想出了拉攏金絡族這一招,從而把梁軍傷亡數量降到最低,剿滅了數萬北疆士兵。
堪稱將星下凡是也!
為了表示嘉獎,元興帝特意邀請高廷鈞入京,並為他設宴慶功。
除此之外,元興帝還提到高廷鈞有一個十七歲的兒子,如今到了婚配的年齡,正好自己膝下也有一位年歲相仿的公主,乾脆給兩個小的賜了婚。
高廷鈞的這個兒子長年被養在高家在金陵城的院子,雖與父親數年也見不了一面,但元興帝念高廷鈞是國之功臣,從來也沒有虧待過他,一直都錦衣玉食地養著。
如今又是要給高廷鈞擺慶功宴,又是親自賜婚,朝野上下紛紛感嘆高郡守這次怕是要一步登天了。
然而傅彥得知此消息之後,知道元興帝計劃的事情就要來了。
故而,在高廷鈞在郡治設宴慶功時,傅彥特意趁著高廷鈞喝得有些微醺,裝作獻殷勤的樣子,舉杯對高廷鈞道:「聖上本就對郡守大人頗為器重,如今大人立下汗馬功勞,聖上大喜,定會大力獎賞大人的。」
高廷鈞也笑著舉杯,「傅大人言重了,本官身為一郡之長,庇護郡中百姓,免其受到外敵侵擾,本就是職責所在。」
「不過,傅大人方才說聖上本就對本官頗為器重,又是從何說起啊?」
傅彥驚訝道:「大人難道不知道嗎?聖上經常提起您治理有方,是個好父母官。先前安置流民一事您就辦得極為妥當,後來又嚴加整治武揚縣的幾樁命案,百姓對您是讚不絕口。這些聖上都是看在眼裡的。」
「哦,傅大人說這些啊。」高廷鈞擺擺手,謙遜道,「這些也不光是本官一個人的功勞,都離不開全郡上下所有官民的一條心啊!」
「哎,大人真是太謙虛了。」傅彥繼續說,「唯有身為郡守的您洞察明晰,寧遠郡才能有如今的盛景不是?」
這一番話把高廷鈞哄得心花怒放,再加上他本就有些喝高了,便更加來勁,直接讓侍從端上來好幾壇佳釀,大有要不醉不歸的架勢。
傅彥見高廷鈞喝得滿面紅光,趁機添油加醋道:「實不相瞞,高大人,一年前我遞交上去的地方官員考績,您是最優秀的。要不是有些人說三道四,聖上估計去年就要為令郎和公主賜婚了,哪裡還用得著拖到今年!」
高廷鈞雖然喝高了,但還是聽得出傅彥話中的意思。
這小子話里話外是在提醒自己,聖上對自己的好印象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讓自己以後飛黃騰達了別忘了他。
高廷鈞浸淫官場多年,一眼就能看透傅彥這點小九九,大手一揮豪放道:「放心,將來若是本官去京城做官,肯定不會忘了傅大人!」
「那下官就先在此謝過大人了!」傅彥十分配合地舉杯敬酒。
一場慶功宴下來,大家都吃得痛快、喝得盡興,最後紛紛被侍從們扶著回到了各自的房間。
高廷鈞喝得實在是太多了,連路都走不穩,搖搖晃晃地回了屋,端起侍從早就為他備好的醒酒湯,咕咚咕咚灌了下去。
不一會,一名身手矯健的人匆匆來到高廷鈞的房間門口,輕輕敲了幾下門。
高廷鈞清了清嗓子,「進來。」
那人迅速進入高廷鈞的房間,乾脆利落地在他跟前單膝跪地,道:「屬下見過主上!」
「免禮。」高廷鈞道,「我吩咐你去辦的事情怎麼樣了?」
「回稟主上,他說聖上心中所言的確屬實,確實要封賞您。只是……」
高廷鈞眉頭一皺,「只是什麼?但說無妨。」
「只是這次聖上召您入京,除封賞以外,也有試探之意。」屬下迅速說道。
「朝中有人彈劾您,說您擁兵自重,根本不把聖上放在眼裡,之前那些在寧遠郡的功績都是您讓人故意捏造的,一直都在欺騙聖上。」
「聖上自然不信,但架不住朝中看您不爽之人太多。所以這次這次召您進京也是想看看您是否真的是被冤枉的。」
高廷鈞聞言眉毛一挑,慢悠悠地笑著說道:「既然如此,不妨就去給那些嘴碎之人賞幾記耳光罷。」
「是,屬下明白。」
第18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