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彥在屋子裡歇了一會,只見兩名小吏端著厚厚的一摞帳本走了進來。
二人將帳本放在傅彥面前的桌案上,恭敬道:「大人,這些是您要的記錄,兩年之內的都在此了。」
傅彥微笑頷首,「多謝。」
待那兩名小吏退下之後,傅彥趕緊開始翻查起來。
以前只拿過官銀,這還是第一次接觸到官銀局的帳務記錄,原來竟然這麼詳細!
帳簿中所記載的除了銀錠的編號,還有它具體的鑄造時間、負責鑄造的工匠姓名、產自幾號熔爐、純度、重量、外觀形容,以及這錠銀子的發放去向、接收人和用途登記。
傅彥找到辛未年的帳簿,從中找到了第四批次的相關記錄。
從帳簿記錄上來看,第四批次開始鑄造的時間是前年的七月。
也就是距離傅彥遇刺那段時間的一年以前。
他快速定位到這一頁,沿著編號順序往下看。
很快,傅彥便找到了相應的編號。
銀錠編號:辛未零四一百三十五,至,辛未零四二百一十七。
重量:一兩
發放去向:靖勇伯府
接收人:靖勇伯府管家李載
用途:靖勇伯李和昌辛未年俸銀,於臘月二十日發放。
旁邊還蓋了一個章,意思是已發放完畢,確認無誤。
傅彥盯著面前的白紙黑字,不禁瞳孔驟縮。
竟然真的是李和昌!
第102章
李和昌為何要殺他?
傅彥不禁陷入沉思。
雖說傅家和李家偶爾確有些衝突, 但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根本不至於下死手。
硬要說起來,兩家之間最大的競爭關係其實在宮中——
也就是最終大殿下和二殿下誰能繼承大統。
不過傅彥實在想不通皇子奪嫡為何要拿他開涮。
傅彥覺得自己現在之所以一頭霧水,是因為他了解的信息還不夠多。
如果這背後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勾當呢?
看來還是得暗中調查一下李家。
然而傅彥還沒來得及展開計劃, 他的思緒就被郁雲騫打斷了。
「阿驤, 好消息!」郁雲騫大步流星地朝傅彥走來, 臉上洋溢著喜氣。
「是不是入雲峰的事情有結果了?」傅彥連忙問道。
「正是。」郁雲騫說, 「我方才面見了聖上, 把事情原委都稟明了。聖上了解之後也表示理解, 並且願意給他們一次機會。」
今日早朝過後, 郁雲騫沒有隨其他大臣一同離宮, 而是單獨去御書房拜見了元興帝。
「愛卿來找朕,所謂何事啊?」元興帝也才剛回來,坐下喝了口茶,悠悠道。
「稟告陛下,臣奉陛下之命, 為帶兵前往寧遠郡支援剿匪一事做準備, 中途卻發現了些令人為難的事情, 特請陛下定奪。」郁雲騫恭敬道。
元興帝聞言,將茶杯放下,好奇道:「哦?郁將軍久經沙場、對付匪寇頗有辦法,竟然還有令你為難的事,不如說來聽聽?」
「是。」
於是郁雲騫化繁為簡,將傅彥當初其實是被入雲峰上的人所救一事講了一遍。
「還請陛下恕罪,臣妹與傅尚書夫妻二人一直教導孩子,做人要懂得知恩圖報。所以臣的外甥才會因為對方於他有救命之恩,而將入雲峰上藏有逃犯一事瞞了下來。少年人總是會因為重情義而做出些不理智的事, 絕非是故意要欺瞞陛下!」
說著,郁雲騫將一摞卷宗拿了出來,雙手呈上。
「這些便是入雲峰上部分逃犯當年的卷宗。這幾個月以來,臣已經逐一調查清楚,其中無一例外都是事出有因。」
「這些逃犯要麼是被逼無奈,要麼是為家人報仇,要麼則是被推出去頂罪。總之,他們並非大奸大惡之人,而是走投無路才落草為寇,還請陛下給他們一次機會。」
在一旁垂手候著的大太監立刻將卷宗接過來,躬身遞給靠在軟榻上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