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損失一小筆銀子呢。」狄詠肉痛不已。
「改在立秋吧。我同樊樓的店主有些交情。你拿著這塊青玉牌去找他,將生辰宴的時間改一改。」這塊青玉牌的編號是「拾壹」,原是為了有特殊緊急情況的客人準備的,不占用其餘十位客人的號碼。
「咦?莫非這就是傳說中蘇氏養生館的青玉牌?」狄詠接過來,好奇地在手上翻來覆去地把玩。
「別弄丟了。」蘇衡不放心地囑咐了一句。
「知道了知道了。」
狄詠嘴裡答應著,手上已經開始拋著玩那塊青玉牌了。
蘇衡:「……」怎麼看怎麼不放心。
「中元節你們五嶽觀是不是也要舉行法會?」狄詠小時候和魏氏一同住在京中,自從去邊關之後,已經許多年沒回開封了。邊關苦寒,娛樂也少,不如京中熱鬧繁華。他現在正在興頭上,看什麼都是新鮮的,恨不得一次性把這些年沒玩夠沒吃夠的全部補上。
「嗯。」蘇衡瞥他一眼,意思很明顯,你也想來?
「中元節辦生日宴不妥,看劇看法會總可以吧?雖然我離京數年,但我記得七夕過後京中勾欄瓦子就會上演母連經救母雜劇。溪兒在邊關出生,由在邊關長大,都沒看過這些。明兒我把溪兒帶上,咱們一塊逛逛!」狄詠抬手勾過蘇衡的肩膀。
「……放手。」蘇衡雖然面無表情地扔掉了搭在自己肩上的惱人爪子,但卻答應了狄詠的邀約,「軫兒也一直記掛著安安,明日我們幾人同去。」
「成!那就這麼說定了!」狄詠把青玉牌塞進懷裡,拍著胸脯保證,「你這青玉牌我屆時定然全須全尾地給你送回來。」
轉眼到了七月半。蘇家的後院裡早早地用竹竿搭好了三腳竹架,架子上放著竹條編製成的燈窩形狀的盆,這便是中元節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的「盂蘭盆」。
「盂蘭」是梵語,意為「倒懸」。據傳,在中元節供奉此器物,可解亡親倒懸之苦。至於各類供奉的冥幣與冥器,早在中元節前幾日,街頭巷尾就已經開始叫賣兜售了。紙糊的五彩衣服、金犀假帶、頭冠鞋靴……凡此種種,應有盡有。
蘇家的盂蘭盆架子上已經掛滿了紙糊的衣物,盆中裝滿了冥錢。一切準備就緒,蘇洵一把火點著了竹架。蘇家眾人圍攏一旁,注視著火苗一點一點地從攀著竹架往上,將其上的冥器冥錢全部吞噬殆盡。盂蘭盆浴火化煙,香菸與灰燼帶著蘇家後輩對祖先的祈念,盤旋升空,融入雲霄。
開封百姓,若是今歲在城外有立新墳的,在這一天會去祭掃一番。萬幸,蘇家闔家安康,無須出城,便在家中設一祭桌,祭祀祖先。
「軾兒,你同卯君一道把這些麻谷杆綁到四條桌子腿上。軫兒,你來把這籃子練葉鋪在祭桌上。」程氏指揮著兒女們親自動手布置祭桌,以示對祖先的尊敬與虔誠。
至於蘇衡,他在廚房準備供奉祖先的素齋去了。七月十五這日,供奉給先人的必須是素食。這日一大早,就會有小販用籃子裝著祭祀用的穄米飯、明菜花、花油餅等齋食巡門叫賣,十分方便。
程氏知道時,感慨道:「到底是京城,只有想不到的物什,沒有買不到的東西。往年在我們眉山,中元的祭品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做的。」
哪怕來了京中,蘇家還是習慣親自動手。外人做的素食,怎麼比得上蘇家晚輩親自做的素食更有心意。
麻谷杆和穄米飯都是為了向祖先報告秋日的好收成。蘇家眾人祭祀祖先過後,這才更衣出門,前往與狄家約好會面的桑家瓦子。
桑家瓦子裡,大大小小的勾欄已經連著上演了好幾日的目連經救母雜劇。雖然故事還是那個故事,劇情還是老一套的佛子目犍連從地獄救母升天的劇情,但是開封的百姓們依然百看不厭。今日中元,來看此劇的觀眾人數甚至是平日的兩倍。
遊人實在太多,蘇家五口人剛步入桑家瓦子,就有一股人流從側旁湧來。蘇洵只來得及護住愛妻與長女,帶著她們飛速往後退,險之又險地避開了人流。
蘇軾與蘇轍原本一左一右地挨著蘇衡,但由於沒有任何防備,一下子就被可怖的人流裹挾著,離蘇衡越來越遠,等回過神來,兄弟倆目光所及之處,已經找不到蘇衡了。蘇家三兄弟就這樣猝不及防地就被洶湧的人群衝散了。
蘇衡被迫隨著人流往前,一直走到中瓦子最大的蓮花棚,擁擠的人群才像失了束縛的沙子,一下子分散開。蘇衡面無表情地理了理被人群擠亂的衣袍,決定下次再也不會在節日出門湊這個熱鬧。
這一帶的瓦子連成一片,從桑家瓦子往北走,依次是中瓦子和里瓦子。他昨日與狄詠約好的會面地點是位於桑家瓦子的白鹿棚。如今他被人流裹挾著往北,已經錯過白鹿棚,來到中瓦子裡最大的勾欄——蓮花棚。=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4_b/bjZiM.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