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地方?天底下最大的地方就是京城,阿兄是想去京城開醫館嗎?」蘇軾問道。
「有這個可能」,蘇衡點頭。
「那我以後也要去京城!阿父說了,天底下的讀書人都想去京城面見天子,參加殿試。我長大以後也要去京城,等我考上狀元,我要騎很高很高的駿馬,威威風風地遊街!阿兄,你要在京城等著我!」蘇軾「口出狂言」,還伸出小手指,要與蘇衡拉勾。
狀元啊……蘇衡默默回想了一下前世好友為他講述的「東坡事跡」,笑了一下,伸出尾指勾住了蘇軾的手指:「好,一言為定。」
「上菜咯上菜咯——」青枝喜氣洋洋地端著熱騰騰的年菜,一碟碟地擺上桌。
除夕年夜飯照例仍在蘇家老宅中進行,採蓮一大早便與老宅的廚子們在廚房裡忙活起來。阮大郎送來的那尾大鯽魚,魚頭被採蓮拿來紅燒,魚尾被拿去熬湯,魚身的肉被她刮成魚蓉,做成了蘇軾喜歡吃的魚肉丸子。
「咦?這魚是從哪兒買的?我今早也去逛了早市,根本沒有魚販子出來賣魚。」楊氏見青枝接連端出了紅燒魚頭、豆腐魚尾湯和酥脆炸魚丸,不由得奇道。
「這是阮大郎送的,衡兒曾經給他娘子治過病。他聽說我們家到處採買鮮魚卻買不到,便專程從玻璃江釣了一尾魚送過來。」程氏解釋道。
「原來如此,我說呢。」楊氏點頭。
蘇坐在主位上的蘇序嘬飲了一小口蘇洵帶來的青梅酒,滿意道:「不錯,就是這個味兒!」
「這梅子酒去年便釀好了,又埋在院子那株梨樹下大半年,今兒一早才挖出來的。阿父您喜歡便好。「蘇洵知道蘇序就好一口好酒,因此每年都會精心挑選一壇獨特的酒水當做給蘇
序的節禮。
大人們在飯桌上談笑風生,小輩們的注意力則主要放在面前這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飯上,一個個都埋頭苦吃,壓根顧不上說話。
酒足飯飽,殘羹冷炙被撤下,換上了琳琅滿目的時鮮瓜果、香糖果子、還有瓜子兒茶水等。蘇家老老少少十數口人圍爐夜話,閒坐守夜。
就連最小的蘇轍也精神得很,平日裡這個時辰蘇轍早就犯困,沉沉睡去了。今夜倒是全無睡意,興奮地看著哥哥姐姐們嗑瓜子兒閒聊。
「對了,三郎,等過了元宵,你是不是就要跟你師傅一道離開眉山,逍遙自在去了?」聊著聊著,蘇不疑突然這件事兒來,便扭頭和蘇衡確認道。
蘇衡還沒張口,蘇軾就黑了臉,蘇軫臉上的笑容也變得有些僵硬。
「哪壺不開提哪壺,你瞅瞅四郎與八娘的臉色,快別問了。阿弟,你可長點心吧!」蘇不欺悄悄用胳膊肘杵了杵他的蠢弟弟,壓低聲音咬牙切齒地提醒道。
「哦……」蘇不疑小聲逼逼,「不提就不提嘛。這有什麼好難過的,我還巴不得能離開眉山到外頭瀟灑去呢。」
「嗷!」蘇不疑被他親哥暗搓搓地踩了一腳,終於老實了。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外頭傳來鄰居們放爆竹的聲音,還能隱約瞧見隨著夜風飛舞的爆竹紅紙與香菸。
在除歲的爆竹聲中,蘇家眾人互道新年祝福。
「新年吉祥,事事如意。」
「新春納福,康寧喜樂。」
「啊啊!」小蘇轍還不會那麼複雜的新年祝福,但是也十分應景地喊了兩嗓子,惹得一眾大人與哥哥姐姐們都笑了起來。
除夕一過,正式進入新的一年。蘇衡離開眉山的日子一天接一天地逼近。往年總是很期待元宵節的蘇軾,今年最不希望的就是元宵節的到來。
程氏已經帶著採蓮幾個給蘇衡準備起行囊,忙得不可開交。保暖的冬衣帶幾套,耐放頂飽的乾糧也要多帶些……
「衡兒,這是你宋大娘給你的辣腳子,又辣又開胃,最主要的是很耐放。路上若是乾糧吃著沒味,便夾一些辣腳子在裡頭。」
「好。」
「這是我給你縫的幾雙襪子,裝在這個小布袋裡頭了。」
「嗯。」
「還有這個,這是你常用的刷牙子與牙膏,用這個青色的長布袋裝著了。」
「嗯。」
「還有……」
「阿娘,我自己收拾吧,用不上這麼多的。」眼瞅著程氏就要把他用慣的床鋪都打包起來,蘇衡終於忍不住出言阻止。
程氏停下手,回過神來,尷尬一笑:「好像確實有些多了。」
蘇衡與貴生道人臨行那日,除了蘇家人,不少眉山的百姓也紛紛前來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