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1 / 2)

姜辛夷家裡可是有好些孩子,更不敢拖著這事兒,好在他在現代管理公司的時候,就沒少辦防疫的事情,有時候上頭一份文件下來,他們當天就得把所有事情都辦好,對這類事情輕車熟路。

宋懷山還在想如何跟陛下匯報的時候,他已經把冊子寫好,交到了他手裡:「如實跟陛下匯報,陛下若問要如何做時,把這冊子交給陛下即可。」

宋懷山忙不迭地打開冊子,看了幾眼,他瞪大眼睛,原本慌亂的心瞬間安定了下來,看姜辛夷的眼神猶如看救苦救難的菩薩:「姜太醫,好在我們太醫院有你這樣醫術高超還能處變不驚的太醫在!」

宋懷山沒有說假,他們太醫院的太醫平時不用上朝,且多在宮中和官宦人家行走,時刻要注意言行舉止,明白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不該說的不要說,每天裝聾作啞得連最基礎的人情世故也不知曉了。

叫他們治病行,叫他們上朝或者遇到這次這樣的突發狀態,他們完全不知道要如何處理,皇帝問起話來,他們這些太醫還得看朝堂諸公的意思。

可那些大臣們又沒學過醫,所謂的防疫手段過去過來都是那幾樣,什麼封鎖治療,統一處理之類的。

宋懷山有時候覺得所有疫病都這樣處理極為不妥,想說個一二三四來,奈何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話到嘴邊又不知該如何開口。

現在好了,他想說的,他想做的,姜辛夷全給他寫了下來,如果陛下問起,他也有信心說個一二三四了。

果然,當宋懷山把這消息上報給皇帝,不止皇帝慌了一瞬,就連正在上朝的朝堂諸公都亂成了一鍋粥,七嘴八舌地說,要把那些麻風病人全都給處理了。

從古至今,還沒有哪位醫術高超的大夫治癒過麻風病,以往的人遇著這事兒的處理法子就是這樣,解決不了問題,那就把有問題的人都給解決了,只要把這些麻風病人處理乾淨,京里其他的人就安全了。

皇帝也覺得大臣們說得有道理,不能為了少數人犧牲多數人,京城有近百萬的人口,京郊外還駐紮著幾十萬的禁軍。

這麼多人,一旦有個閃失,他們大楚不死也得脫層皮。

可他身為皇帝卻不能下這樣的命令,那些麻風病人平日裡接觸得最多的自然當屬家人,處理了他們,他們的家人處不處理,家人的家人又處理不處理?

解決一個簡單,解決一群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弄不好,很有可能激起民憤。

皇帝聽了一會兒底下大臣的意見,向宋懷山問道:「宋卿,你們太醫院可有應對之策。」

宋懷山等的就是這一刻,巴巴把袖子裡的冊子拿出來:「陛下,我們太醫院的應對之策都在這個冊子裡了。」

皇帝頗為意外,叫福喜拿了冊子過來,他就隨口這麼一說,沒想到還真有啊。

打開冊子一看,嗯,寫得還不賴,打眼看過去都是一些曾經沒有見過的處理方法,比下頭那些只會叫囂把人處理了的方法好。

從頭看到尾,皇帝都想拍案叫絕了,從預防到各個衙門乃至京都百姓的安排都有。

「都別吵了,都來傳閱傳閱這份冊子,你們這些只會用嘴辦事的大臣,還比不過太醫院的一個小小太醫,看了這份冊子,我看以後你們的奏摺,也都給我按這冊子的模式寫好了。」

皇帝看完冊子,越聽下頭人討論的聲音心越煩,索性站起來,又讓福喜把冊子拿給下頭的大臣們看。

因為是緊急時間寫出來的,姜辛夷寫得很快很簡潔,冊子看著有好幾頁,總結起來不過是七八十條細則罷了。

大臣們挨個傳閱完,都不吭聲了,跟人家太醫院的冊子比起來,他們方才討論的方法,就如同關公面前耍大刀,丟人得很。

宋懷山感受著瞬間安靜的朝堂,心裡別提有多美了,他們太醫院的太醫向來都是被這些大臣們看不起的,何時有過這般風光時刻啊。

皇帝看大家都安靜了,滿意道:「諸位要沒有異議,大家便都按這個冊子上所寫之事來辦吧。」

眾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有大臣咬牙走出來道:「陛下,要臣等在家等候太醫院的人上門排查,排查期間不能走動沒有問題,但這期間,臣等的吃喝又該如何解決。」

太醫院的這個冊子在他們看來哪兒都好,唯獨有一條讓他們不能接受:排查期間京都所有人都必須在家老實等著太醫院上門挨個把脈,確認家中沒有潛伏的麻風病人,等他們把整個京城排查完,才能夠解封。

事發突然,冊子上又要求要立馬封禁京城,一刻都不能拖。

不是每個大臣家中都奴僕成群,產業和莊子多得數不清,家裡時常備著米麵糧油,不用特意到街面上花錢去買,封鎖個十天半月的與他們來說不叫事兒。

更多大臣家裡每天都要府里的採買去街面上購買物什,遠的不說,菜和肉總得每天都要買吧。

最新小说: 後娘難當:我靠養崽洗白了 臥底我拿下教主 八零好孕肥妻,被兇悍村霸寵成寶 倒春寒 (1v1,偷窥,利用,炮友转正) 畫個詛咒,統治宇宙 重生之嫁紈絝 一睜眼,成了七個崽子的惡毒後娘 回歸八零再就業 五零香江豪門生存法則 這個影帝看著不像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