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水還在漲!」
王學海大喊道,一馬當先扛起沙袋往江里狠狠扔過去。
越過洪流,對岸馬燈簇亮,連成一條巨蛇,人影晃動,叫喊聲被風浪吹得支離破碎。
一江兩岸的人從沒有像現在一樣同步,守護大堤,保衛家園,誓要把這吃人的洪流阻擋在大堤之內。
-
郭店村人偕老帶幼,冒著雨,烏泱泱一行終於走到丹江橋的西頭。這群人中年齡大的人年輕時候經常來對岸的竹坑鄉趕集甚至走親戚。 t要知道過去一江兩岸本是一家,後來隔河分劃為不同的行政區域,這才把這片土地人為地隔開。實際上他們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還連著筋。這些年他們像是忘了對面還有一片熟悉的土地,絕對不會過來趕集,即便是親戚也斷了來往。
年齡小的郭店村人則在老一輩的訓導下,聽了太多關於對岸的壞話,把他們當做郭店村的仇敵,遇不見也就算了,要是在什麼地方碰到,不說當面斥責打罵,朝地上吐口唾沫那都是最低標準。
可此時此刻,他們站在這裡,要去對面求一片遮雨藏身的地方,求一處安穩所在,著實讓人難堪。
「哎呀,真是幹嘛要過去他們村?!」
「他們之前拿著槍對著我們的時候,可一點沒心軟!」
「別咱們跑過去人家不接待!別跑一趟!還是躲自家窩裡安全點。」
郭永寧作為叔叔郭正初的代表,現在唯一的目標就是把村里人安全帶到對岸。這些老的少的,堤壩沒勁修,嘴上的勁兒倒是使不完,一路上逼逼叨叨的,他聽得心煩意亂。
「叔公,要不你返回去!就你那破屋,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要是全村人的房子都泡在水裡,你家房子肯定第一個倒!那倒省了棺材錢了!」
叔公:「你!你!你……」
叔公被氣得人仰馬翻,仰起頭剛想噴回去,嘴巴一張,被灌了一嘴的雨!
第127章
吵吵嚷嚷中, 橋對岸突然亮起好幾盞光亮。橋面上瞬時震動起來。
「誰?!」
有人驚呼問。
雨霧中亮光越來越近。
徐洪福那張滿是誠懇的臉出現在眾人面前。
郭永寧一個小時前見過他。若是平常,他這樣的小嘍囉整日裡不是看狗打架就是吐唾沫玩弄螞蟻,用他叔叔郭正初的話來說,他都不配用遊手好閒這四個字。狗嫌人嫌的,哪能有機會見到像徐洪福這樣的鄉幹部。更別說,現在徐洪福見他真把全村人都帶來了,拍著他的肩膀誇他好小子!
好小子? !郭永寧渾身不自在起來。
「領導,咱們趕緊過河吧。這橋總感覺不安全。」
徐洪福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帶著鄉政府好幾個工作人員,趕緊上前幫忙。
有人非要抱著電視轉移,現在套了塑膠袋的電視被扛在了徐洪福的肩膀上。
有腿腳不便的老太太, 現在也被竹坑鄉的人二話不說背在身上「大家動作快點。先過了橋,再堅持幾步就到鄉政府了。」
郭店村人本還想用小人之心再度一下竹坑鄉人,可見他們不僅冒著雨來接他們,還動手幫他們,什麼刺囊人的話都沒說……他們只能沉默地跟著,再看看究竟。
他們快步走上了碼頭村的明清古街,空無一人,唯有不停的雨簾。青石板上積的雨水已經沒了腳。大家得知碼頭村人早已轉移到山上去,這下更是什麼話也說不出口了。
隨處可見施工現場,原來大家私下傳的都是真的。碼頭村過去一兩個月里時不時騰起的小蘑菇雲是真實存在的。經過南關時,這裡拆了一片,原來的磚房子都不見了,隨之而來的是三個大基坑,現在裡面填滿了雨水。徐洪福像是知道大家在想什麼,解釋說這裡將是碼頭村的遊客服務中心。
旁邊還在已經平整過的土地,是未來景區的停車場, 能停三百輛小車,五十輛大巴車。
多少輛?三,三百五十輛?竹坑鄉人膽子可真大啊,竟然認為自己能接待這麼多人?
要知道郭店村交通極為不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竹坑鄉還偏僻。他們去縣城只有一條年久失修的鄉路,縣城去十堰市還要翻越好多座大山,至少四個小時。要不然在古代時候,這裡怎麼會是流放的好地方,一方面距離長安和洛陽不算太遠,容易監控,另一方面這裡「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和外界幾乎處於隔絕的狀態,被流放者也不方便跟朝中來往。
很多郭店村人終其一生也沒去過十堰,他們壓根想不到會有這麼多人,心甘情願跑來這種年鳥不拉屎的地方看什麼風景或者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