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基懶得跟他廢話,質問是不是他半夜跑到人家姜崖門口潑了糞。
陳學義一聽,不承認不說,還捂住鼻子讓他走遠點,別把臭味帶到他家,然後哐的一聲把門關上,陳元基的鼻子差點被撞到……
-
這件事給碼頭村的旅遊開發蒙上了一層霧霾。葛興國和徐洪福知道這件事後,知道此時此刻安慰姜崖毫無用處,也不需要安慰。
想要做事就是會遇到各種阻礙。既然決定這麼做,那就堅定不移地繼續往下走。
幾天後,推土機在轟隆聲中將陳元基開的木材廠夷為平地,碼頭村甚至其他村的人都跑來圍觀。這時候人們才真正相信鄉里這是要動真格的了。
在竹坑鄉的北面還有大片留白用地,陳元基的新廠房選址在那裡。因為他是第一個簽約同意搬遷的人,所以還得到了政府的現金獎勵,足足有兩千塊。
為讓大家有更為直觀的感受,鄉里還舉行了一個聲勢浩大的簽約以及獎勵儀式。只要在這次簽約會上同意拆遷,就會得到一筆不菲獎勵。
陳元基第一個上台,兩千塊現金一張張發到他的手裡。
然而,這樣折騰的效果還是非常有限。本次計劃拆遷戶數有105家,這次簽約會上只有10戶簽約。這幾家情況一樣,早在解放後就在南街關口附近蓋了房子,幾十年過去,這些房子早已破破爛爛,一家好幾口人擠在裡面可以想像有多侷促。而且這幾戶家底薄弱,實在沒錢拆掉蓋新房,這次政府把他們的房子化為拆遷範圍,猶如天上掉餡餅,焉能不簽約?
只不過安置房還沒開工,他們只能拿著政府給的過渡期租房補貼借住在親戚家,待安置房建成後就可以直接住到新磚房裡。只不過安置房距離古街有點距離,在南街南邊的南邊,這裡被劃定為未來的新居住區。
按照計劃,這片新居住區將建成一片六層高的樓梯房,有幼兒園,有中心花園,有醫療點,城裡小區該有的配套它都有。
如果不想要安置房,也可以直接拿著拆遷款去縣裡買房住。各家根據各自的情況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
剩下90家待簽約戶一點也不急,不想要兩千塊的簽約獎勵,也不想拆自家房子,他們以陳學義為領頭人,選擇抱團取暖,互相打氣,共同抵抗……
姜崖不著急。這本就是一場拉鋸戰,大家拼的是心理、經濟以及道義耐力,就看誰先支撐不住。
另一邊,碼頭村進入到緊張的基礎設施改造浪潮中。昔日沉寂的街巷到處被挖得坑坑窪窪,被踩了上百年的青石板路被小心翼翼地掀開,按照編號安置在安全區域。施工隊儘量用手,而非大型機械,挖坑,埋管,生怕引起震動破壞了沿街的老建築,由此施工進度慢而又慢。
斷電情況時有發生,有時候連有線電視信號也斷斷續續……這些情況無可避免。每當這時候,姜崖等人不得已挨家挨戶上門道歉。剛開始總有人冷眼面刺說難聽話。當面質問姜崖這麼折騰,是不是想搞出政績,然後踩著他們的人頭往縣政府爬。畢竟現在他已經是城投公司的辦公室主任,未來前途無量。面對這樣的質疑,姜崖什麼話都沒說,只是笑了笑,遞上去工作組買的米麵油,以示道歉。
每次王學海都被氣的半死,恨不得把對面那人的嘴巴給封住。姜崖要真是有這個想法,他是腦子有病才跑到這個地方來受這鳥罪。
於此同時,工作組派人去江蘇,多方打探尋找後,請來七八個專門維繕老建築的工匠。這些工匠經常遊走於周莊、同里、烏鎮,對古法修復老建築最為在行。
要知道,現在這個時代建紅磚房是流行趨勢,建這樣的房子不需要複雜的技藝,會打地基,會砌磚,再用預製板蓋上屋頂即可……這幾個t老工匠不僅能做精良的木工,還能配置傳統彩畫顏料,還會描繪八仙過海等傳統壁畫,連石雕也不在話下。只可惜,現在老房子越來越少,需要修補的也越來越少。要不是這幾年江南地區古鎮旅遊崛起,這些老工匠怕是也是活得艱辛。
原本他們不想跑這麼遠幹活,還是姜崖花了大價錢又是補貼路費又是提高工價才把人請來的。這個錢不能省,畢竟遊客來看就是看個古香古色,要是修得新嶄嶄的,肯定會影響旅遊氛圍。
這些老工匠先對平浪宮、禹王宮、山陝會館等古建築群進行修繕。這些古建築是整個碼頭村最被人稱道的瑰寶,是丹江商道文化的代表作,只可惜年久失修,壁畫陀螺,磚雕模糊,蟲蛀嚴重,若是再不搶救性保護,怕是過幾年就坍塌了。
很多農閒時沒事幹的人們跑去看熱鬧,看這些老工匠每天坐在腳手架上,安安靜靜地用沾滿了各色顏料的筆在屋檐勾勒被歷史幾乎湮滅的松鶴延年、竹林七賢、單刀赴會等歷史故事或者傳說。
除了公共建築,願意出一半維修費用升級改造自家房子的人也不多。陳元基作為村幹部,率先帶頭,願意做示範。其實,在修建管網時,已經給各家各戶留了口子,未來誰家想接排污管就不用反覆折騰。這事暫且沒告訴村民。
施工隊進駐陳元基家。漏雨的屋頂被蓋上了防雨布,殘破的瓦片也換成了新的,自來水管接到廚房,廁所重新改造,不用人拿著水瓢沖廁所,也再也不用忍受旱廁的臭味。廁所裡面加裝了熱水器,窗戶換了嶄新的玻璃,採光能力大大加強……就連後院荒蕪很久的花園也被整治得漂漂亮亮,花池修起來,魚池造起來,大棵的四季桂下擺放著竹藤椅。
老房子一點點褪去了陳舊和灰霾,露出了與時俱進的光彩來。
陳元基大大方方讓大家參觀。
一簇簇春光透過玻璃落在漂亮的八仙桌上,祖宗排位前升騰起活躍的塵點。陳元基這處老屋的歷史說起來可以追溯到解放前。他家是從陳家大院搬出來的四房偏枝,分得的錢財有限,這套房子自然不像陳家大院那樣恢弘闊氣。但該有的也有,比如主屋這套清末老家具,形式古樸,釉光溫潤,又是當下流行的酸棗木,拿到外頭去賣至少也值一套房。陳元基當然不會賣,這套老屋是過去老祖宗繁華旖旎夢最後留下的唯一證據,自然要在他手裡繼續保護流傳下去。=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2_b/bjZho.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