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1 / 2)

誰能想到丹江碼頭那棵大樟樹旁的土地廟案桌下能直通最繁華的古街,誰又能想到五里開外的後山村某處破舊房子的隔牆裡也能直通最繁華的古街?

整個碼頭村都沸騰了,都想知道自家房子下面是不是也通著地道,當然,這張圖一定不會對外公開,知情人簽了保密協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往外透露。

大傢伙原以為考古隊會把這盤旋在古街下面的地下王國全部找到並修復好,結果考古隊在這又多待了兩個月,也不過是把平浪宮附近大概五百米的地道修繕完畢。其餘的也只是個別處挖了挖,便恢復原樣。

大傢伙不明白了,既然充滿故事感又確實存在的地道這麼稀罕,為什麼不全部修復好,讓遊客逛完地面古街,再逛地下古街,這一項就能讓竹坑鄉出名且賺到錢啊。

其實政府內部也討論過這個可能性。尤其徐洪福早都想把古街旅遊搞起來,只可惜從資源上看,明清一條街不如江南古街古鎮漂亮,從區位上看也不如江浙一帶。如今好不容易出了個地道這樣的獨有特色,還不趕緊利用起來?

然而省、市、縣文物部門,尤其考古隊隊長張漢堅決反對將地道全面開挖,全面開放。

首先這種地道是不可移動文物,按照文物法的要求,當務之急要保護文物,之後才會有條件地利用開發,碼頭村的地道至少有20公里長,要是全開挖,全恢復,一方面經濟不允許,更為重要的是地道歷經百年,已經不堪重負,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坍塌,影響地面建築安全。

其次,已經修復完好的這五百米地道是精華中的精華,已經具備讓遊客參觀遊覽的條件,也能達到預想的經濟效果。

最後,還是姜崖提出的,旅遊開發一定要保持某個「度」,不能因為資源稀少,就可著勁地利用,時刻牢記「少即是多」。誰都知道這五百米的地道容納不了多少人,但正因為如此,才顯得地道彌足珍貴。若是遊客數量多,到時候可以採取分時限流政策。收點文物保護費,也不會被人罵。

徐洪福等人被說服了,只能暫且走一步算一步。

待到臘月,好消息傳來。在今年的省十大考古發現評選中,竹坑鄉碼頭村百年地道從其龐雜的工程規模、豫商從小農經濟往商業經濟轉型的典型代表、保存的完整度等等方面,榮耀上榜,一榜出名。

緊接著碼頭村修繕資金納入到文物部分1997年的年度預算中,金額雖然不多,但這是竹坑鄉拿到的最大一筆修繕資金,從全省範圍內看,金額之大也數一數二。

與此同時,西河縣城投也發現平日裡沒空搭理他們的國家級銀行,竟也投來橄欖枝,願意給西河縣經濟發展提供低息貸款。說句不好聽的,這些級別的銀行平常哪主動示好過?想要巴結逢迎的人如過江之鯽。然而,這些銀行是跟著政策走的,再說露骨點,是跟著領導的思路走的。省領導都點名誇讚竹坑鄉,那銀行作為資金保障平台,肯定要做出點表率啊。

有了貸款額度的城投這下有底氣了,平日裡四處救爺爺告奶奶巴結投資商,這下頭一回可以穩坐釣魚台了。

其實,從竹坑鄉開始有意把古街開發提上日程,倒也又幾個投資商前來洽談合作開發。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幾個投資商經濟實力不咋樣,把自己吹噓地天花亂墜,不過是想賺點快錢,或者由此為藉口拿到政府以退讓補償為代價的其他好項目。

其中有一家叫明皇地產的公司,老闆姓畢,在市縣領域根基深厚,尤其那座在市政府旁邊建造的明皇花園小區,挺多市政府領導都住在裡面,是這位畢老闆引以為傲的門面。他經常打著某某領導的旗號,在市縣說要投資實業,要回報家鄉,真真假假的,誰也摸不清。

姜崖已經被迫見過好幾次這位畢老闆派來的說客。剛開始這名說客態度倨傲,好似來投資是給他們竹坑鄉天大恩惠,除了要求政府搞定一切,諸如拆遷修繕等麻煩事情外,還要把整座古街都圈起來賣門票,門票錢他們和政|府七三開……姜崖以開發理念不同為由婉拒,這名說客像是被戳著肺管似的,叫囂著要找某某領導親自來談。

姜崖沒等到誰來,等來了百年地道暗街的發現,等來年度十大考古的榮譽稱號,等來文物部門撥來的修繕資金,也等來了國家銀行的低息貸款。

這下這位姓畢的老闆親自來了竹坑鄉,還美其名曰,我人都來了誠意難道還不夠嗎?

姜崖當然知道他心裡打著什麼算盤。政府有錢投資,他們這些社會資本方哪怕只吃下這些投資帶來的工程也能賺的盆滿缽滿,更何況,現在竹坑鄉的關注度漸漸走高,古街現在還處於開發啟動階段,每天也有不少人來玩。要是未來各種好玩業態整起來,可賺錢的途徑更多。

當然人家畢老闆不會直接跟姜崖談,他徑直坐到鄉長葛興國的辦公室,直截了當要讓鄉里把古街的開發權全權給他。

葛興國也不能直接把人轟出去,笑著說這事鄉里只有推薦權,主要決策權還在縣裡。畢老闆當即拍板說沒問題,他跟縣裡誰誰關係熟得可以穿同一條褲子,只要鄉里把他推薦上去,縣裡的關係他來走。

他滿嘴都是關係,滿心都是利益,碼頭村、古街、村民在他眼裡不過是棋盤上的棋子,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他賺錢,賺足夠多的錢。

最新小说: 歡迎來到我的地獄 我是限制文的女配 我們走向康莊大道[九零] 星光為我而來 大唐傀儡醫 當我死在他眼前 和失憶竹馬先談後愛了 他怎麼可能不愛我 裁緣 竹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