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2 / 2)

宋香巧把兒子塞到搜搜手裡,起身招呼大家坐下。

「唉,姜崖跑哪去了?咋還沒來?」她話音剛落,就看到姜崖陪著姜春來了。老袁作為護花使者也緊跟其旁。

「葛鄉長,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茶話會都沒你這豐富啊。」姜春笑道。

葛興國趕緊指指安慶生,「都是安大老闆的功勞!」

一句安大老闆把安慶生拍得心花怒放,連忙喊著說坐坐坐。

不到七點半,鄉政府大院坐滿了人。竹茂德德高望重坐在第一排。山歌賽初賽前二十名選手很多人都趕來了。銀峽村的姬條兒比竹茂德還大幾歲,自然也被安排在第一排。

宋香巧:「我早上給歷桃打電話,好不容易接通,她說還要下地幹活,來不及趕過來。」姜崖點點頭。雷家窪是竹坑鄉最偏遠的村子之一,前幾年才通電通電視,電話也只有山下那家小賣部才有。歷桃一人養一家,著實艱難。

「她們村沒有彩電,有黑白電視,一會她也能看到節目。」

姜崖說行。

月中天,夜露濃。

有凳子的坐在電視機周圍,腿腳好的居高臨下坐在院牆上,電視機被高高擺在正前方……眾人高聲闊語,言語從嘴裡蹦出來,掉在地上都能砸出點聲響。

「時間到了到了!」

「都別說話!」

「安靜些!」

八點剛到,方才還在插播GG的電視驟然流淌出大家熟悉的山歌,那是戈明德作詞的《丹江風光世無雙》。

鏡頭裡浩渺江面上鶩鳥掠過,水波蕩漾出層層漣漪,初日的朝暉輕柔地鋪散開來,天地交合,水光一色……攝像機捕捉到日出丹江的無敵氣韻,就連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的本地人也不一定見識過。

「丹江啊好呀嘛好風光啊,氣蒸啊雲夢江啊,波撼啊古關鎮啊,百舸啊爭流急啊,一夜啊可達漢江城啊……」

葛興國越聽越驚喜,「這是戈明德老師的聲音。」

姜崖點頭稱是。當年省文工團帶著戈明德老師作詞的《丹江風光世無雙》進京匯報演出,在人民大會堂獲得巨大成功,由此這首歌流傳開來,只不過經過動亂年代,極少人提及這首歌。包括戈明德老師本人也好多年沒有再唱過這首歌。姜崖前段時間找到他,請他再開金嗓,把這首歌重新演繹一遍。戈明德遙想當年,入夜不睡伏案寫詞的場景,感慨萬千,自然答應。

這時鏡頭閃過,只見戈明德老師站在丹江岸邊,面對瑟瑟江面,振臂高唱,哪怕沒有話筒、收音工具,全靠一腔熱情和高超的演唱技巧,也把這首唱了半個世紀的山歌唱得渾厚有力,振心蕩神。

「竹坑鄉位於西河縣西北70公里處,這裡曾是兵家必經之地,被稱作『豫之屏障』、』鄂之門戶』、』陝之咽喉』,這裡有楚時的傳說,漢時的草橋,唐時的舟楫,宋時的漁歌,更有明清時的繁華煙雲。這裡流淌過拉縴船工的汗水,貶謫詩人的殘夢,也有呼朋喚友的各省商客,五里長街的沸沸揚揚……」

鏡頭穿過江面,迴旋至明清一條街上,高低錯落的風火牆如同黑白琴鍵彈奏著過去的風流,青石板上車轍長長,曾經迎來送往多少多少遠客和近鄰。

這兩位市電視台的攝影師恰如其分地選擇了一個煙雨朦朧的秋天拍攝古街,解說詞裡有多少當年繁華,鏡頭裡空空無人的老街就有多少哀愁,為了對比,他們甚至還配上了模仿當年繁榮的市井聲音,有叫賣聲,有閒聊聲,還有操著各種方言的生意經……只不過歷史的車輪無情地碾壓過這個曾經被丹江河親吻過的古鎮,如今剩下的有殘存的碑刻,被毀的石雕,還有一排排不知幾經轉手的古老院落。

解說詞話鋒一轉, 「我們《鄉村大舞台》攝製組來到竹坑鄉,古老的過去已然過去,嶄新的現在已然發生。竹坑鄉不甘心繼續沉寂,他們在鄉政府的帶領下,搞旅遊,謀發展,恢復古老寺廟,保護古老佛洞,未來還將虔誠供奉青秀和尚的肉身佛像……」

鏡頭持續閃過,有□□洞內堪比東海龍宮的溶洞盛景,有猴山法海寺廟的潺潺溪水,有千佛洞裡神像低眸的瞬間,更有暫時被供奉在香嚴寺的肉身舍利。=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2_b/bjZho.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白月光進門,我帶崽離婚你瘋什麼 影帝的小撩精是全能大佬 八零大院嬌嬌媳,哄得京少心肝顫 掛南枝 八十年代新一輩 我家有烏鴉嘴寶寶 失業辦老年大學,我成叔姨心頭愛 小領主 《心结(强取豪夺)》 《燃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