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霞和童逸民相視一笑,「不光老爺子受刺激,我們兩個也受刺激。」他們夫妻兩個這次來主要是和辛老爺子相熟,有他們陪著,老爺子比較放心。
他們抱著轉一圈長長見識的態度,結果在賒店鎮不光看到人家現代化整齊劃一的酒廠震驚了,瞧見賒店老街上數不清的飯店招牌也震驚了。
姜崖在路上介紹說, 省內有四個著名古鎮,竹坑鄉和賒店鎮是其中之二, 在明清時代可是齊名的。但人家賒店鎮距離市區近,這十來年發展較快, 一條短短不足一公里的老街上店面林立,來玩的人摩肩接踵……再回頭瞧瞧竹坑鄉,也就十一國慶假期這三天人多了些。
這次參觀了這麼一大圈,徐紅霞夫妻已經不知足了,還想著有沒有可能和賒店鎮一樣多來些人,讓他們這些古鎮土著也多賺些錢。
畢建忠聽了之後也忍不住慨嘆,賒店鎮之所以現在走在前列,還是前幾屆的地方領導腦子活泛,思路開闊,引來外部資金投資本地古鎮建設,尤其重視賒店老店這個白酒品牌,投了不少錢,而且牟足了勁在省級和中央級電視台和報紙打GG。
說到這裡,畢建忠倒有些擔憂。賒店老酒再怎麼說從品牌價值上與茅台、五糧液、劍南春等有一定的差距,雖然現在他們打GG打得特別厲害,甚至把GG打到了每年一度的春晚,可到底市場基礎弱了點,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市場開拓能不能跟得上,銷售情況能不能支撐起巨額的GG費是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當然了,他們現在已經走在前列,出現階段性的問題也再所難免。」他站起來請眾人前往負一層的酒窖。
不愧是白酒協會會長,一行人沿著樓梯走下去,還未見到酒就聞到濃郁的酒香。不過是拐個彎就來到酒的世界。四面牆壁上全擺著一排排的酒瓶。大家為之熟悉的茅台、五糧液、劍南春、山西汾酒、四特酒等自然都有,細看過去,還有台灣金門的高粱酒、俄羅斯的伏特加酒等等不常見的酒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眾的土釀果酒、本地黃酒等。
比較引人關注的是多年份老酒,這些酒最好喝也最值錢。姜崖注意到酒窖的樑柱上掛著一個溫度計和濕度計。這是為了時時控制好酒窖的溫度和濕度,讓老酒在時間的沉澱中越來越醇。
辛老爺子是愛酒之人,今天算是長了見識。畢建中爬上梯子,小心翼翼從最上一層儲藏閣內拿出一瓶酒來。
這瓶酒酒身用的是老瓷,黑亮亮的,瓶口用泥封著,圓鼓鼓的瓶身上還貼著一張幾乎被歲月湮滅的紅紙,上面勉強可辨析出「竹坑香」三個字。
辛老爺子捧著細看起來,越看越心驚,「這是……」
畢建忠兩眼簇亮,「這是我父親多年前去竹坑鄉在您家酒廠買的,這麼多年還保存著。算起來也有四十年的歷史。」
當時他父親買了兩瓶,其中一瓶已經招待親友的時候喝完。他父親和他一樣一輩子嗜酒如命,當然也是品酒的高手,喝了這款竹坑香後,讚不絕口,說它酒味醇厚,後勁帶著濃郁的糧食香味,喝起來厚重、沉穩,是典型的濃香型好酒。和川派的窖香濃郁、綿軟甘冽以及江淮派的純甜淨爽不同,竹坑香喝起來兼顧川派和江淮派兩者的特色,既有川派的陳香,又有江淮派的爽淨,主打一個入口綿軟,後味綿長。
這或許和竹坑鄉的地理情況有關。它位於秦嶺淮河一線,這個地處南北交界線的古鎮,兼顧南北氣候,釀出來的酒也有南北特色就不足為怪。
畢建中父親喝了一瓶,留了一瓶。再後來老爺子去世,畢建忠每每看到這瓶四十年前的老酒就心裡難受,實在捨不得喝掉,最後保存到現在。
辛老爺子聽完也忍不住眼圈泛紅。他嘆了口氣,說有一年冬天,有個從關外逃荒而來的漢子討水到家門口。父親心軟,留他吃了飯。飯余,這漢子抬起頭朝空中吸了吸口氣,直接說這茬酒沒釀好。父親大驚,那年他三十來歲,從小在酒窖旁長大的他,最為熟悉的就是如何按照老祖宗傳下來的方法釀出最地道的竹坑香,結果這個邋邋遢遢,餓得東倒西歪的漢子竟然說他釀的酒不行。
父親自然不高興,一定要這漢子說道說道。這漢子讓他把酒端上來,他喝了後才能說哪裡不好。彼時辛老爺子十來歲,見從小被人尊崇為釀酒大師的父親被人質疑,非常生氣。他當場斥責說這漢子怕不是故意騙酒喝吧。
漢子冷哼一聲說要是他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任憑他們處置。於是父親端上來好幾瓶酒,其中不乏有年份的老酒,因為稀少,父親也捨不得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