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村人說□□洞在金竹村地盤,梁家窪人沒資格進去。梁家窪人說洞是梁家窪媳婦發現的,理應歸屬梁家窪人。大家餓得眼冒綠光,誰也不肯相讓。
手背手心都是肉,新婦急得大哭。
大家不管不顧衝進去,連滾帶爬搶著喝水解渴,烤魚解餓,往日裡和睦的鄰居如今如仇敵般互相干架,誰也沒發現溶洞深處隆隆聲響……
有個小孩連哭帶嚎地叫起來:「洞娘娘生氣了!」
每一條河都有河伯壓陣,每一座山都有山神坐鎮,每一處洞xue都有洞娘娘保佑,這是竹坑鄉小孩們睡前都會聽到的故事。
石筍在抖,石幔在晃,暗河不停翻湧,所有人都呆住了。
新婦噗通一聲跪下,連連求饒,其他人也趕緊跪下來,不知道過了多久,震動的地面才緩緩平息下來。
……
台下的觀眾這下終於鬆了口氣。
台上的兩村人滿臉灰敗地退出溶洞,就此封洞,再也不敢進去打擾。
好在雨降甘霖,兩村再次度過旱劫。
家家戶戶修了水櫃,再也不怕沒水喝的日子。
□□洞淹入時代的洪流,被人徹底遺忘。
迎來新時代,各家分了地,又糟了三年乾旱,□□,□□洞再次被一個小姑娘無意間發現……
竹小蝶坐在台下,看著飾演自己的那個瘦弱女孩,眼角瞬時泛紅。
「爹爹不親媽不疼啊,只想把我嫁出去啊,換來一頭驢半袋米啊,好叫今冬能度過啊。」
「連綿山火要人命啊,我滾入洞裡得逃生啊,洞裡漂亮似仙境啊,能換金來能換銀啊。」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修馬路、搞農家樂、蓋景區,把村里搞得漂漂亮亮,雖然走了很多彎路,幹了很多苦活,但兩村人齊心協力終於按照計劃把景區開了起來。
演出的最後一幕,一群群遊客衝到竹坑鄉,暢遊溶洞,品嘗美食,休閒度假,流連忘返……
……
整個表演分為四幕:兩村交好、溶洞初現、溶洞再現、艱苦創業。
台下觀眾猶如親臨事件發生全過程,在山歌中看到兩村波瀾壯闊的過去、現在以及可預見的未來。
除了竹坑鄉劇團稍微專業的演員外,大部分人都是梁家窪村的村民,連老頭子梁有仙也在裡面客串了一把村支書。大傢伙本色出演,演得也是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實際發生的經歷,呈現在舞台上倒有一種難得的貼合感,也能打動台下的觀眾。
果然在謝幕時,全場起立,為這台編劇紮實、表演出色、唱功一流的表演鼓掌。
所有參演人員齊齊上台向眾人鞠躬致謝後,副縣長袁騰飛領著一眾人上台慰問。
程宿平日裡哪有機會見過縣長,被袁縣長狠狠表揚後激動地握住人家手不丟。
「我們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今天那誰唱的時候台詞都忘了,還有人走著走著緊張得把道具都扔了,還有最後一幕,應該表現出遊人如織的場景,但參演人員太少了,效果沒出來……」
他絮絮叨叨不停地自我檢討,站在旁邊的梁有仙都快掛不住臉了,他佯裝斥責道:「第一次!誰第一次不緊張啊?」
袁騰飛笑起來,「我最意外的是咱們梁家窪村自己導演自己參演,演得都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真真切切地展現了咱們想發展,想致富,想過上好日子的想法和實實在在的做法,我覺得非常意義,也是非常值得讚揚和宣傳的。」
他回過頭跟鄉長葛興國說:「等我回去就和宣傳口的同事講講,可以去市劇院爭取一個表演的機會,把演出從溶洞搬出去,要效果好,還可以搬到省里,甚至北京去。」
在場的梁家窪人都不敢置信,本想著能上台在家門口演一演都已經算是頂著天的,沒想到還有機會跑到外頭演給更多的人看。
「再說,咱們縣的山歌流傳幾百年,縣誌上有文字記載,在咱們老百姓口中也是耳熟能詳,我覺得完全可以向上面申請非遺保護,這個事姜崖同志跟我提過幾次,我覺得十分可行……」袁騰飛朝姜崖點頭道:「這事你和程團長一起整理材料,儘快向上申報。」
說實在話,愛唱山歌能唱山歌的人是越來越老,越來越少,年青一代都喜歡聽流行音樂。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曲藝文化融合了真實的勞動場景和人物情感,今天從這場表演上來看,也可以和當下的時事結合起來搞成完整的表演劇目,若是搞得好,說不定還真能成為西河縣的招牌。
……
梁家窪人送袁騰飛一行走了好遠好遠,梁有仙一回頭瞬時眼淚長流,旁邊的同村人也都興奮地合不攏嘴。宋香巧上前笑道:「叔,沒想到您老人家還有絕殺招啊。全村人上去演,簡直神來之筆啊!」
她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勸說金竹村人修路,清理房前屋後,按時定點丟垃圾,搞農家樂……等等,每一件事,不論大小都會把她的嘴皮子磨破,才能把人心聚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