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恆也是個明事理的,雖然嘴上哥哥妹妹的,叫得自然又親切,但實則很有分寸感。
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進退有度,不會做讓人覺得不舒服的事情。
至少沐歌對他的印象還不錯。
楊家人幾乎都接納了他,楊母私下還曾說過,這孩子的腦子若是治不好,那就留在家裡養著,反正家裡又不是養不起他。
而之所以說是幾乎,就是因為大哥楊慕東一直對這個小子,保持著懷疑的態度。
時常會用審視的目光,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儘管什麼都沒看出來,卻始終沒有打消對他的懷疑。
而除了這個子恆,林家兄妹也開始常來楊府做客。
尤其是林家那個小丫頭林宛玲,幾乎隔幾天就要來一次,每次過來都會給她帶禮物,有時是荷包,有時是手帕,有時是珠花、串鏈……
禮物都不算貴重,但一看就是精心準備的。
看著帕子上的繡花,和小荷包的針腳,就知道那些禮物都是小丫頭一針一線縫出來的。
沐歌也會給她回禮,都是幾個哥哥給她淘回來的稀奇古怪的小東西,對於沐歌來說,真的很幼稚。但對於真正的小孩來說,那些都是求之不得的寶貝。
她其實挺喜歡這小丫頭的,畢竟這是她以後的三嫂,能提前交好也不錯。
可她真的對踢毽子、盪鞦韆、鬥百草、抓石子、打香包等遊戲,提不起半點興趣。
玩這些東西對於她來說,都不如去佛堂給老太太講故事。
可惜老太太現在已經不禮佛了,甚至連佛堂的門都不肯邁進一步。
唉!
無奈之下,沐歌向楊母提出要學習。
對於她來說,學什麼都行,只要不讓她陪小孩玩就好。
楊母卻覺得女兒還小,現在就該自由自在地玩耍,等過幾年再學也不遲,可沐歌態度堅決,她便請了一位女師父。
這女師父原本也是一位京城的官家小姐,因家中獲罪被婆家嫌棄,最後落得一紙休書,回到蘇州老家,以幫人抄書、刺繡,來維持生活。
後來有人家將她請回去教導府中小姐,漸漸便有了女夫子的名頭。
她雖算不得是全才,但無論是琴棋書畫,還是詩詞歌賦,她都略有涉獵。
自認為當一個女娃娃的啟蒙老師,是得心應手的事情,可教過沐歌之後,她才知曉何為天才。
無論什麼事情,都不需要說第二遍。那真的是一點就透,一教就會。
她主動找到楊母,說明了實際情況,建議楊母另請高明,她不想因為自己的原因,耽誤了小姐的才華。
沐歌也沒想到,她原本只是想立一個愛學習的人設,可以減少陪那群孩子玩的時間。
沒想到用力過猛,立了一個天才的人設。
在這樣的世界,她又不用考科舉,弄出天才少女這樣的美名,除了引人關注以外,毫無用處。
於是她開始擺爛。
她對外表現出極其喜愛看書,偶爾平心靜氣地練練字,抽空和大哥四哥下下棋,或是彈彈琴就當陶冶情操。
其他詩詞歌賦、插花繪畫……她一律不碰。
第555章 楊家團寵楊沐歌 10
儘管沐歌已盡力藏拙,還是讓家中幾個兄弟,對她刮目相看。
尤其是楊慕東和楊慕北,他們時不時便來找沐歌下棋。
兄弟二人相比較來說,楊慕北要差上許多,他雖然聰明,但畢竟閱歷尚淺,無論是計算能力還是思維能力,都不及楊慕東。
這也就意味著,和楊慕北下棋的時候,沐歌更容易控制自己的勝率。
是贏是輸,輸幾個子,全都在她的掌握之中。
楊慕西不會下棋,但會看,對於妹妹能贏老四,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
他的口頭禪已經從『我家妹妹真可愛!』變成『我家妹妹真聰明!』
沐歌:……
有些事情習慣就好,至少天天被彩虹屁包圍的她,已經習以為常了。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 入秋裁新衣時,楊母才後知後覺地發現,今年老四楊慕北竟然好久都沒有生病了。
若是以往,每當天氣變化,或是季節轉換時,慕北都會病上一些時日。
可今年已經入秋,慕北和慕西一樣活蹦亂跳的,這在往年,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楊母讓大夫來給慕北看診,得出的結論是慕北很健康。
從慕北這孩子出生以來,健康這個詞就與他無關,楊母不敢置信地又從外面請了幾個大夫,最後確定了慕北這孩子,真的是身體康健無病無災。
楊家夫婦欣喜若狂,楊家兄弟歡呼雀躍。作為幕後英雄的沐歌,陪著大家一起為楊慕北慶祝。
「子恆,是不是你!我家老四今年身體突然好了,今年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府里多了一個你。」晚膳時分,楊慕西突然發表自己的想法,「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子恆來了,老四好了。」
子恆連連擺手道,「這功勞子恆實不敢當,子恆若是有這樣的能力,也不會連自己的腦子都治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