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她幾個沒親事在身的親兄、堂兄、表兄啥的都是「弱雞」,只會酸唧唧的詩文,有點兒配不上少俠。
朱令儀卻覺得這樣就挺好。
「魏家老爺子和老太太都是明白事理又和氣的人,幾個嫂子也都不是事多的,況且,我又不靠別人,能一處和氣過最好,實在覺得過不到一處,我也不會勉強自己,大不了搬出去另過,又不是自己沒宅子。」
她還大言不慚地道:「啥嫁豪門大戶啊,我自己就是大戶好不好?!」
顧晞一想有道理,確實,她姐妹是夠不上豪門,但絕對夠得上大戶!
***
這天,朱令儀在明陽商行總部召集大夥開會。
「我打算明天啟程去東明。」
大伙兒都不意外,每年秋收前後都是他們商行最忙的時候。大東家去東明也就是明陽山老店是慣例,今年雖然早幾天卻也不算啥。
氣候變化無常,提早盯著總是沒錯的。
畢竟,那邊的每一個稻穗上的米粒都被預定出去了,早收了早省心啊。
「另外,」她看了魏無涯一眼,繼續道:「我會在那邊忙完秋收才回來。如果趕不上野山參競價的時間,陳大管事,這事兒你張羅。」
陳濟點頭應下。
這幾年也偶爾過一次,他知道怎麼操作。
「我不在這段時間,大家各司其職,郵寄這邊張管事和謝管事要上心,可以慢一些、細緻一些,不能求快出大的紕漏。」
張松看看謝耘,對方微微點頭。
他見了抬手示意後,發言道:「我有個建議,說出來大東家看看可還行?」
「嗯,儘管說。」
張松道:「郵遞這業務算是比較新鮮的事兒,雖然跟以前押鏢有些相似,但還是諸多不同。我的意思是,畢竟是新業務,可供參考的舊例並不多,也不一定適用,不如咱們找一條成熟些的線路先試著幹起來,一邊干,一邊糾錯。」
「畢竟,事前再如何想得周密,總會百密一疏,與其坐家裡想破了頭,不如實際走幾趟。」
包括朱令儀在內的好幾個人都啪起巴掌,「說得好!」
「我看張管事的建議很好。具體如何你和謝管事打算好就同魏大管事和陳大管事上報,具體操作你們商量著辦,我就先忙秋收這頭了。」
大家都清楚秋收是他們商行的重中之重,只有魏無涯知道,他家少俠除了盯著收糧,更主要是可能張羅養豬去了。
***
魏無涯作為整個明陽商行的外管事,已經很少直接跟車隊走商路了。不過,大東家出行,一切外務都是他親自安排,要不是被委以重任,他都想跟著走的。
「老五,路上警醒著,別以為是走熟了的線路就粗心大意。」他鄭重交代現在負責這條商路的袁五。
「魏哥放心,我曉得的。」袁五能被提拔上來管一條商路自然是有本事又足夠謹慎。
再次清點人馬、檢查裝備,又派出打前站的前哨,這才請大東家出發。
朱令儀高坐在馬背上,掃視著自己最老的一支商隊。領隊的除了袁五,還有幾個後選拔來的副手,原本的都升職去管別的商路車隊了。
而如今押車送貨的村民也換了一茬,當然,還有幾個是老熟人,比如梁七如今是這隻車隊的總旗,其他如丁二姐夫,和早期跟著跑的梁家幾個兄弟以及姜村長家的幾個都已經提拔到其他車隊當總旗了。
可以說,托朱大俠的福,東明縣下的村民是第一批跟著車隊富裕起來的人。
就好比總旗,如今每個月都有五兩固定的月薪,然後每走一趟都額外補貼和獎勵,還有年終獎勵,每年算下來都有幾十上百兩銀子的收入。
這對從前一家人一年只能攢下幾吊錢的農戶人家來說簡直就是天降大財!
要不是梁老爹不讓所有兒子都丟下田地,光憑梁家八個兄弟每年的收入就得將近五百兩!
只是梁老爹理智,總是強調田地才是根本,商隊是好,但不能沒人種地。
好在,商隊有輪休,走一趟歇幾天,如此差不多有一半時間在家種地,一半時間出門。也還過得去。
***
車隊碌碌而行。
朱令儀催馬走在馬車旁邊,跟梁七說話。
「老七,我讓你幫著問的事兒咋樣?」
梁七仰頭瞅瞅這位大東家,撓頭道:「問了問了,就是。。。我娘說,養那臭哄哄的可埋汰人了。。。。。。」
實際上,她娘的原話是:朱大俠就是不一般,別人掙了銀子都想著開個酒樓飯鋪的,要麼綢緞莊、金銀樓啥的,她咋就能想到養那臭哄哄的?姑娘家不都嫌埋汰?別是聽了誰的餿主意。。。。。。」
朱令儀早能想到,不過她笑道:「我自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