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一群孩子爭搶著爬到小山坡上,讓人鋪個墊子就往下沖,年紀太小的讓大的抱著,一路沖一路叫嚷著,別提都熱鬧了。
***
熱鬧有時候是別人的。
年三十這天,朱令儀孤零零一個人按照習俗祭拜了天地(先祖)。
晚飯十分豐盛,楊嬸子做了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每種量不多,朱令儀自己還倒了上好的猴兒酒,也讓楊嬸子一家回去吃團圓飯。
跟主人一起,他們反而吃不安。
屋子裡燒的熱乎,飯菜一時也不會冷,她把飯菜吃差不多了,自己小酌了兩杯,總算明白她看過的古書中詩人寫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人家好歹還有月亮相伴,她這年三十黑黢黢的,連月亮也沒有的。
不過,比起從前的日子,現在吃喝不愁,每天不用殺妖植妖獸,已經很好了,不是麼?
她勸慰自己,從前的理想不就是一覺睡到自然醒,衣食無憂,不用打打殺殺,自由自在麼?
如今也算是都達到了,要知足啊。
晚上,因為要守夜,飯菜撤了以後擺上來許多炒貨和果脯之類的零嘴,還有一籃子的紅包,等著上門拜年的小孩子們。
楊嬸子一家由楊老爹帶著先給東家拜年,他們會說的吉祥話就那些:「祝東家福星高照,財源廣進!」
朱令儀笑著給兩個孩子每人一個紅包,「也祝你們一家日子紅紅火火。」
然後隨著鞭炮聲不斷響起,朱令儀也帶著楊嬸子一家放煙花,這還是她在京城特地買的。
縣城裡很少能看到有放煙花的,不多時就吸引來不少在外頭放鞭炮、看熱鬧的孩子。
「過年好!」
「過年發大財!」
。。。。。。
孩子們紛紛嚷嚷地給她拜年,她一邊發紅包,一邊讓人揣果子,等煙花放完,孩子們一哄散了,又跑去別人家拜年了。
熬過了午夜,楊嬸子來提醒她:「這會兒能睡了,明日不用早起,大傢伙兒都熬了一夜,沒那麼早拜年的。」
朱令儀是家主,又沒有旁的主人,只能自己在家呆著等別人來拜年,不能讓來人走了空門,如果她想去拜年,也只得先讓僕人拿著帖子去走一趟。
她以為會繼續冷清,沒想到,給她拜年的人卻不少,不論熟不熟的,哪家都有孩子過來拜年,也有街坊鄰居的大人過來說兩句吉祥話的,抓把零嘴,一天下來,也把她累夠嗆。
初二成親的走娘家,初三親戚們輪流宴客,這都是別家。
朱令儀除了練功還接待了縣城各商鋪東家、掌柜如日升雜貨鋪的李東平、馮剪刀、楊木匠、譚家人等。
大家平日都各忙各的,難得有這樣都閒著的時候,就湊一起來拜年。
朱令儀和他們都比較熟了,特地讓楊嬸子做頓好的招待大伙兒。
大家坐一起吃吃喝喝,吹牛聊天,順便打聽京城和周邊府城的情形,朱令儀也不吝嗇告訴他們自己所知道的。
李東平雖然也去了一趟,也許是出於商人的謹慎,去京城的一路他都縮著頭,不聲不響,回程也一樣,就顯得很不起眼,唯一比較特別的是回程帶了許多針線,粗細都有,一下子成了雜貨鋪里的熱銷品。
縣城原本也有賣針線的,但跟京城裡撿漏來的沒法比,人家的針又尖又滑,還不容易彎,是真真好用。
羨慕的其他幾個常見面的東家直磨牙,當下就有兩個人張羅著來年要跟著去看看京城如何繁華。
如此到了初六,朱令儀拾掇拾掇,帶上兩提年禮,出門去下頭村子裡梁家、姜家拜年去。
第115章 三年後
一轉眼就是三年。
「明陽山貨」已經名揚大裕甚至周邊國家,尤其是珍惜野生藥材,其中野山參的品質和效果,絕無僅有。
只可惜,每年只有秋冬季才有那麼一次競價購買,數量十分有限。
最關鍵是東家本人對價錢並不十分認真,有時候明明還能更高,她就直接叫停給賣了,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對此,皇帝陛下也有些牙疼,畢竟賺的錢里有他三成呢。
可人家說了,好藥材主要也是救命,要是誰都買不起就不是藥材了,錢賺差不多就行了,心不要太黑。
敢說皇帝陛下心黑的,也就朱少俠本俠了。
對這個錢袋子,皇帝陛下只得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