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2 / 2)

===========================

通過慫男二號的搶答,加之他本人在縣衙工作,朱令儀自打來到這個世界,總算是逮到機會把本地,至少本縣的一些基本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這些最基本的信息背調,哪怕是對於基地的特戰隊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本縣叫東明縣,由於離著明陽山脈不算遠,這片典型的地廣人稀,整個縣不到一萬人,其中縣城裡頭常駐的兩三千人,最先就是在衙門裡當差的各種官吏及家人親戚,再就是各種商家,他們的店鋪開在縣城,不論是東家還是掌柜,夥計等也大部分在縣裡;還有就是本地有錢有勢的鄉紳,要麼祖上出過官,要麼曾經輝煌過,現在仍有後人留在本地發展的。

屬於東明縣的還有66個大小村落和四個鎮集,多數是100~150人這種常見的自然村,200多人的是大村子了。

早些年,乾朝上到皇帝,下到小官吏,不斷作死導致戰火連綿,很多百姓逃進深山,或者逃到其他國,最後朝廷連兵都征不來,更因百姓逃走,沒人耕種,糧食收不上來,耕地閒置久了變成荒地,不知道哪個大聰明竟然想出了火燒明陽山的好主意,結果,大乾朝就這樣把自己給作完了。

大裕朝皇帝上位後發現,整個國家能當官、會管事的人少之又少,朝廷連搭架子都搭不起來。

打仗的時候,論跑路,最有條件就是那幫有錢有勢的,他們不會跑到深山老林去,而是跑到幾個鄰國繼續過好日子去了;

論逃命,那些讀書識字的文弱書生,還不如各村裡的老弱婦孺跑得快,死的也多。

朝廷是成立了,但皇帝差點成了光杆,缺官員,缺百姓,耕地沒人種,糧食收不上來,連派人去勸說返鄉都沒人手。

所以,朝廷好不容易穩定下來後,皇帝就想法子讓自己的心腹往周邊各個國家去勸說逃走的世家大戶回來,並許諾:只要人品沒問題,哪怕是能力差點都可以給官當(戰亂里逃命不算人品問題);

另外,只要家裡有人讀書識字,能看會寫朝廷各種律例,都可以舉薦,考核後當個小官小吏;乾朝遺留下來的一些官吏,沒發現大問題的,暫時留任,以觀後效。

如此這般,好不容易把朝廷架子搭起來了。

第32章 還不到躺平的時候

具體到東明縣,眼下現任的縣官叫謝玉樹,是雲中府知府柳青大人的親戚,現在講究舉賢不避親,缺人麼。

謝家是世家大戶,謝玉樹作為謝家子弟自然不差,雖然不敢說有什麼經世大才,但打理一個不足萬人的小縣城還是綽綽有餘的。

他是前年底才從京中派過來的。

此前,縣衙也有過幾任縣官,但都幹個一兩年,最多三年就想法子調走了,衙門裡的一應瑣事都是本縣的蔣縣丞和張典史兩個把持著。這兩個人是乾朝縣衙的人,也是被大裕暫時留用,以觀後效的。說是以觀後效,但這些年過去了,不也好好的麼。

這種人算是地頭蛇,在本地縣城,尤其是衙門裡根深蒂固,一般外來的上官如果沒什麼特別打算的話,不太會去動他們,除非有他們致命的把柄,不然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但這次知府柳青居然把謝家人給放到這個小地方來了,就不知道有什麼打算沒有。

謝玉樹從家族中能帶來這小地方的人手並不多,只有5個人,除了兩個保護安全的侍衛外,另三人,一個充當主簿之職,重點負責戶籍,文書辦理,緝捕要犯等;

一個管著禮房,重點負責縣裡各地讀書、考試的事,現在大裕朝越來越重視教育了;

還一個管著吏房,重點是本地有當官的升降補缺之類的,不過就東明縣這小地方,多少年都沒出過幾個正經人才了,這眼下基本是個閒差,於是這個人還兼著戶房,管全縣稅糧上繳、田地清查上冊,賑災等。

朱令儀一合計就明白了,這就跟他們基地里一樣,去哪兒都當官都得帶一波自己的班底才好開展工作,走的時候自然這班底也帶走的。留下的空缺,自然是給下一任縣官好安排自己人的。

由此可見,現下衙門裡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京中來的縣官和自己的人手,另一派就是乾朝遺留的蔣縣丞和張典史了。

這倆人,蔣縣丞縣承管糧、稅、馬匹,歸檔文書;張典史管牢獄。

朱令儀從謝縣官對自己人手的安排上看出了些小秘密,這明顯是有架空這倆貨的意思。

不過這都跟她沒直接關係,但了解了一下,還是有些用處的:比如,這兩個來她這狐假虎威的貨,其實身份有些尷尬的,乾朝的官吏,在現在的朝廷被打上「暫時留用、以觀後效」的印記就是他們的命脈所在。=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2_b/bjZhD.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小領主 《心结(强取豪夺)》 《燃潮》 《万人嫌小聋子嫁给渣攻舅舅后》 《失忆后赖上死对头》 《致我们终将到来的幸福》 《甘心情愿(作者:张大吉)》 《嚣张嫡女娶进门,残疾世子有福了》 總在沉浸式吃瓜的炮灰泄露心聲後 撿到高中生小狼狗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