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腦快想啊啊啊。
維德到底什麼意思啊,他們都多久沒共事過了?上次跟他說話,還是他開會間隙路過資管組順手指點了她幾行代碼……指點了……幾行代碼……
代碼!
羅芝福至心靈,突然大聲開口:「我們可以搭建一個跨部門的統一數據平台!」
眾人:???
維德眼神專注,面無表情:「為什麼你覺得需要這樣的系統?」
靈感像電光火石般劃破混沌,羅芝抬頭看向維德,心跳如擂,聲音有些發顫:「因為……因為這個月數據改動頻繁,變量更新不同步,郵件來回反覆,有時候一個欄位改了名字就找不到了,信息在傳遞中被拆解、遺漏,重複勞動太多……而且,而且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碰上這種情況了。」
維德皺眉:「那為什麼不直接在郵件里,把所有變量寫清楚?」
羅芝嘴角抽了抽。
——因為就算你寫了,對方也可以「沒看到」,甚至「看錯了」。每一次來回都像打一場無意義的消耗戰。
羅芝欲哭無淚。
可數據組組長趙姐就坐在對面,上次跟鄧肯對峙,她還熱心提醒過羅芝,幫她避免了一次大錯,此時羅芝就不能再去揭露趙姐底下的組員不干人事,讓她難堪。
她只好另闢蹊徑,好在之前在GPT上看過如何扯淡,於是她努力將聲音平穩下來,慢慢地說:「我從底層角度看,無論是風控模型還是資產配置,幾乎所有新項目的建立都依賴一個前提——數據要對。」
「然而現在的情況是,每開一個新項目都要重新申請權限,重新拉數據,生成臨時版本,每一次修訂又會引發新的不兼容,這樣循環下去,數據版本無限堆疊,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
綺芸蹙眉低斥:「每個版本都針對特定業務需求,這不是冗餘,是必要的差異化。」
「我不是質疑數據組的專業性。」羅芝飛快地看了一眼趙姐,趕緊補充:「但不同部門口徑標準不一,一旦源數據出現問題,不同的報告會在不同的細節上撞車,大家的工作流是割裂的,發現問題了也只能事後回溯,效率很慢。」
維德挑著眉毛沒接話,但也不出聲阻止。
羅芝於是硬著頭皮說下去:「我是想,如果我們能把所有的壁壘打破,建立一個統一的資料庫,各部門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就能保證報告的準確度了。」
她也就能編到這個份兒上了,聽著有些笨拙,但真正想說的也都說出來了,因此長舒了一口氣。
……還有很多大詞比如「數據結構標準化」、「減少溝通成本和信息偏差」之類,她還沒記住,下次再跟GPT學吧——如果還有下次的話。
她整個人如釋重負,又警覺地挺直了背,眼神飄忽地坐回去,重新藏進人群中。
會議室里靜了幾秒。
有人皺眉,有人沉思,維德低頭在紙上寫了幾筆,輕輕點著桌面,似乎在計算這個系統的成本和收益。
會議室里掀起一絲微妙的波動,趙姐率先開口,有些難以置信:「你是說要把所有部門的數據都打通,讓所有人都基於同一個資料庫開發模型?」
譚剛沉浸在思考里,自言自語道:「如果能實現……那咱們的投資分析、回報測算、風險評估,都能做到接口透明,邏輯一致,就可以省下大把時間,大大提高項目效率。」
一時間,幾個項目經理想起自己曾在數據口徑不一致上吃過的虧,也都紛紛點頭。
趙姐卻皺起了眉:「牽扯的團隊太多了。各部門的數據架構五花八門,接口都不是一個格式,兼容不了,真要統一,遷移成
本會非常高,何況——」
她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沒有繼續往下說,但會場裡一陣沉默,大家心照不宣。
——何況這個項目看起來宏偉,但短期內無法帶來利潤,做得好是基礎建設,做不好是勞民傷財,未來到底能提升多少效率,誰也說不清楚。
這種長線又抽象的想法,實在太過理想主義,更關鍵的是,到時候維德在不在風管部都不一定,真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候,公司里的人早已換了幾茬,是誰的功勞誰的黑鍋,都難說。
維德的目光落在羅芝身上,依舊在質疑:「這個系統除了統一數據進度,還能幹嘛?」
他停頓一下,語氣加重:「光是搭建底座的預算就夠我立起四個短期項目了,你認為要怎麼做才能讓這筆錢花得值得?」
羅芝的腦袋嗡的一聲,她完全沒想過這種問題。
「我……我不知道。」羅芝喃喃,低下了頭,是不是她又說錯話了?
維德不耐煩地敲敲桌子,毫不留情地斥道:「不知道,就去查——把預算的細節和列表都查明白,你不是要搞數據嗎,那就出一份調研報告,把細節整理給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