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裡買房子,以前她們是想都不敢想的,今年暑假這段時間他們掙了以前幾年才能掙到的錢,所以也敢大膽想一想了。
陳曼自然是知道她們的想法的,半夜去她們家,給她們家的荔枝樹都澆了一點稀釋後的靈泉水。
第二年,果然如原劇情一般,南方的天氣變化多端。
乾旱、陰雨、倒春寒等異常天氣輪番出現,在自然天氣面前,就算縣裡和鎮上農業站的工作人員下來也沒辦法。
不過陳曼早有準備,遇上乾旱天氣就大半夜放幾張降雨符籙,讓整個鎮子的荔枝都能得到雨水的滋潤。
遇上陰雨天,大晚上拿著玉葫蘆將水收走,大家還以為今年水利特別給力,排水能力變好了。
遇上倒春寒,在鎮子外圍布置一個陣法,保持陣中的溫度。
為了不那麼打眼,她還給自己以及李美麗四姐妹的村子以及周邊的幾個村子放春風化雨符。
待到荔枝收穫的季節,整個縣的荔枝大量減產,收成只有往年的兩三成。
只有陳曼所在的鎮子,荔枝產量沒有太大變化,收成有去年的八九成。
縣裡和市里領導大為驚奇,過來查看的人來了一批又一批,不過什麼都沒看出來。
陳曼家和幾個女兒家的荔枝樹產量和去年一樣,這是陳曼有意控制的結果。
老李頭看著掛滿枝頭的荔枝笑得合不攏嘴,他已經聽說了,不止他們縣,整個南方荔枝都大量減產。
今年他們的荔枝價格比去年高了八倍到十倍。
老李頭已經不擔心夜市街不讓擺流動攤位的事兒了,夜市街的夜市位置挪到了兩公里之外,而且變成了固定攤位,每個月都要交一定的租金。
在靈泉水的作用下,李家的荔枝不僅外觀好看、肉厚核小,而且汁水豐厚味道極好。
收購商早早就來找陳曼和老李頭了,而且還不止一個。
老李頭依舊選擇以前的收購商,那個收購商為人比較誠懇,而且也合作慣了。
因為今年荔枝收購價足夠高,所以陳曼也沒打算做荔枝果醬、荔枝酒和荔枝幹。
就算做出來,賣的價格太高,買的人也不會多,所以他們的荔枝全都賣給了收購商,只留一些零星的尾果以及吃。
今年李家的荔枝大掙了一筆,李美麗四姐妹家裡也不例外,大家比過年還要高興。
李美麗四姐妹已經相約去縣裡看房子了,陳曼私下一人補貼了兩萬五。
不是不想多補貼一些,再多就穿幫了。
最後,李美麗四姐妹在她們之前擺攤的夜市街那兒的一個小區里買了房子。
四姐妹都在同一個小區買房,以後也相互有依靠。
第二年八月底,李勇夫妻回來了,將父母和幾個孩子都接到市里。
陳曼收拾好包袱屁顛屁顛跟著去了,還將不情不願的老李頭也扯上了高鐵。
「你這死老婆子,你去市里還能幫兒子他們做做飯、接接孩子,我去市里能幹什麼。」
他這一輩子只會侍弄荔枝樹,其他的什麼都不會,去市里除了增加兒子和兒媳婦的負擔什麼用都沒有。
還不如留在村里繼續侍弄荔枝樹,掙點生活費也好。
陳曼瞪了他一眼,「怎麼沒用,你以為我是你去享福的?
想得美,去了市里你得找活干,不拘當門衛也好去搬貨也罷,總之別想閒著。」
聽到陳曼這麼說,老李頭反而鬆了一口氣,只要不是去給兒子增加負擔就好。
他有一把子力氣,做什麼都行。
不過不是說現在工作一個蘿蔔一個坑麼,他能找到工作?
算了,先去了再說,反正他有的是時間,可以慢慢找工作。
一天找不到就找兩天,兩天找不到就找三天。
一個月找不到就找兩個月,兩個月找不到就……
不行,兩個月找不到他說什麼都要回村里侍弄他的荔枝樹。
到了市里,陳曼自覺擔負起接送三個小的上下學以及做飯的活計。
老李頭在第二個星期時找到了一份看大門的工作,給一家外貿公司的倉庫看大門,工資三千六一個月。
老李頭每天都喜滋滋地去上班,每次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把同事都帶捲起來了。
陳曼在八十八歲時脫離了這個世界,離開的時候曾孫/曾孫女已經上小學了。
老李頭一直幹著倉庫的活,直到七十歲才歇下來。
李勇夫妻和幾個孩子非常孝順,老李頭的後半生過得非常好。
他是在八十五歲的時候離開的,陳曼脫離世界的第三個月他也笑著離開了。
李勇和黃桂蘭的事業最後步步高升,李勇最後成為了分公司的副總經理,黃桂蘭也成為新入職公司的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