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著這一百多畝地,抬頭四十五度望天,地太多也不是件好事兒啊,明天還得挖兩個蓄水池。
怪只怪他們到來的時間太不湊巧,如果早來半個月,花點錢請人來做,估計忙活個三五天就成了,現在沒有半個月都一個月估計懸。
陳曼一行在地里一忙活就忙活到天黑,另一邊也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
山水村的村民們看著李老二趕著騾車,一趟趟幫村長拉著水稻,有時候村長家忙不過來,李老二還下地刷刷刷地幫忙割稻穀,這速度一點也不比旁人慢,村民們羨慕得眼都紅了。
現在家家戶戶忙得腳不沾地,就怕哪天突然下雨耽誤了收成。
一天五斤粗糧或者兩斤細糧再包一頓中飯,能換來一頭騾子和一個壯勞力這買賣穩賺不賠。
他們閒暇時去鎮子碼頭上搬貨一天也才二三十文錢,人家騾車加上壯勞力統共才收一個壯勞力的工錢。
不少人紛紛問起村長租用幾天,忙著接龍呢,不一會兒的功夫,騾車的使用順序安排得明明白白。
李老二是來者不拒,記下其他要租用騾車的人,只等在村長家忙完了就去別人家幫忙。
晚上回家,李老二一改平時的沉默寡言,難得地多說了幾句話,大家聽了都非常高興。
今天太忙,也沒來得及蓋房子,只是豎起幾根木頭,把油氈布往上一蓋,一個臨時的住所就成了。
李老大,「我看最近這段時間都不會有雨,蓋房子的事兒可以先放一放,最重要的還是把地整出來。」
陳曼沒提任何意見任由他們自己安排。
「明天我在家看著幾個小崽子,其他人都去幹活。」
大家都在為了這個家而努力,她也不能太出格。
第二天天不亮,王綠萍四妯娌就起來準備飯食,最近大家都要出大力,得吃飽點,看著村長家送來的兩斤大米,王綠萍狠狠心舀了一碗倒進鍋里。
吃早膳的時候眾人還擔心會被陳曼責罵,沒想到陳曼依舊是給自己盛了最濃稠的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王綠萍鬆了一口氣,對哦,她差點忘了,只要不虧了自己,就算把家掀翻了她都不在乎。
等眾人分頭去幹活兒,陳曼百無聊賴地坐在凳子上,盯著四個小崽子,心裡想著小崽子已經長大了也是時候拉出去轉轉了,重活做不了,撿些小石頭還是可以的。
「弟妹,在家麼,去山上挖野菜不?」
姚大妮人未到聲先至,雖然弟妹依舊是那副刻薄的嘴臉,不過一路上對她家照顧良多,而且他們杏花村已經被拆分得四分五裂,山水村里只有她們一家、陳曼一家以及老村長一家。
姚大妮想跟陳曼重修就好,以後在村里也互相有個照應,她家四個兒子再加上弟妹家的四個兒子,那就是八個壯勞力,村里人想欺生也得先掂量掂量。
「就來,大嫂等我一會兒,都給我好好待著,渴了就自己喝水,誰要是不聽話,回來我大巴掌伺候。」
陳曼用繩子將四個小崽子綁在柱子下,一人分了幾個荔枝,把甜棗加大棒這一套發揮的淋漓盡致。
「奶,我們不亂動。」
四個小崽子爭先恐後地點頭,唯恐慢一步就被他奶賞幾個巴掌,他奶打人可疼了,每次被打屁股都要紅腫一天。
老村長媳婦兒也挎著個籃子出來了,「算我一個,家裡沒啥吃食了,上山碰碰運氣。」
每家只留幾個小的在家裡看著家當,昨天八家人就坐在一起商談過了,大家統一了思想,就算不能互相幫助但也不能給對方添堵,否則……
而且陳曼也看過發現大家雖然都或多或少有點小毛病小心思,但是也都是拎得清的,否則她也不會就這麼把四個小崽子放在家裡。
一行人將藥包掛在腰上,上山挖野菜。
大夫在縣裡的時候就被文書恭恭敬敬地請走了,他們這些地方大夫最是缺少。
農忙時分,大家都忙著地里的活,少有人上山,山上嫩野菜還不少,幾人收穫頗豐。
姚大妮一邊挖野菜、撿蘑菇一邊還不忘提醒老村長媳婦,「村長嫂子,小心腳下。」
老村長媳婦兒樂呵呵,「以後你們可別叫我家那口子老村長,也別叫我村長嫂、村長嬸的,以後就叫他大柱哥、叫我翠花嫂子、讓滿倉和有金他們叫我們叔、嬸就行。」
杏花村早就不在了,這裡是山水村,如果讓楊村長他們聽到了還不定會怎麼樣呢。
陳曼和姚大妮點頭,「行,嫂子,不過在我們心裡大哥永遠都是咱們得村長。」
翠花嫂子心裡寬慰,自家老頭子以前在村里總算沒白忙活。
這次上山,幾人挖了不少野菜、撿了不少蘑菇,而且三人運氣都不錯,一人撿了兩窩野雞蛋,然後一人背著一捆柴下山了。
陳曼運氣尤其好,一隻肥碩的野兔從她腳邊跑過,被她一斧頭砍斷了脖子。
看著儲物櫃裡依舊滿滿當當的野雞蛋和其他東西,陳曼頗有種手裡有好東西卻用不出去的悵然。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曼儲物櫃增加了新功能,活的動物也能放進去了,放進去的時候是靜止不動的,再放出來就又活蹦亂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