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霄經過幾次大大小小的戰役,靠著殷家長槍招法,在戰場上無往不勝,屢立奇功,很快成為了千夫長。
也慧眼識珠的收了一些自己的下屬,殷河對此沒有什麼意見,本就是殷家軍,殷霄作為殷家人有能力收服下屬他樂見其成。
但沒過多久,京城中就傳來開聖帝駕崩的消息。
原來這些日子,開聖帝的身體是越發不好了。
昭然和顧承基去宮中的次數越來越多,開聖帝快要撐不住了,多年來積勞成疾,年輕時打天下也留下了不少隱疾。
前些日子上朝時竟然當場咳出血來。
沒幾天更是昏倒在朝堂之上。
整個京城都在注視著皇宮,就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顧承基面上看著傷心,可一回到太子府,還是溜到後院尋歡作樂。
昭然盡到了一個太子妃的職責,日日去乾清宮侍疾盡孝道。
可哪怕是尋遍天下名醫,皆是無藥可救。
開聖帝垂垂老矣,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將自己的遺詔拿出來。
囑咐顧承基:「承基,你作為一國之君,定要謹慎行事,記得,將天下百姓視作自己的子民,不論何事都要站在大越的百年昌盛來想問題,成為一代明君,知道嗎?」
顧承基哭的不能自己,「父皇,兒臣知道了。」
「李丞相還有殷將軍,都是對社稷有功的人,你記得要多尊重他們,有什麼不懂的就去請教他們。」
憑什麼?他都成為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了,還找人來監督他!
顧承基低下頭藏住眼裡的妒忌,不甘心道:「是。」
得到了顧承基的回答,開聖帝像是安了心,放開了緊握顧承基的手,徹底離開了他掌權半輩子的大越朝。
「父皇!」
近侍太醫上前查看,隨即跪倒在地:「皇上……駕崩了!」
周圍人哭成一片。
外面的人得到消息,趕緊敲響喪鐘。
國喪鐘聲,響徹京城。
京城瞬間哀嚎遍野。
這是從前朝就傳下來的規矩,皇帝駕崩,哭的人越多,證明這個皇帝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於是有的皇帝還會在身後事裡交代駕崩後必須要有人監管讓百姓哭出聲來。
可開聖帝的死訊傳來,不少百姓無需督促,自發哭出聲。
開聖帝作為一代開國者,確實做到了如自己所說,愛民如子,頒布了不少有利於百姓的政策,百姓們都感念其恩德。
在開元三十一年,開聖帝駕崩。
舉國哀悼。
可國不能一日無君,太子還是要趕緊登基才好安天下百姓的心。
於是顧承基在眾朝臣三番四請下終於登上了皇位,年號漢安。
新帝登基,當行仁孝之道,一般第一件事就是尊之前的皇后為皇太后。
可是就在開聖帝駕崩當晚,景仁宮的皇后娘娘就獨自在寢宮給皇上殉葬了。
就是死狀慘烈,不像自盡這種事,為了皇家顏面,也不會向外界宣布。
顧承基最後追封皇后為聖母皇太后,將自己的生母追封為母后皇太后。
立昭然為皇后,李嫻婉為嫻妃。
自己那一後院的通房侍妾,統統封為了最低等的答應,趕去了冷宮居住。
原因是顧承基覺得太子府的這些女人,身份太過低微,不配再得到已經是皇帝的他寵愛了。
先帝孝期才過了兩月,顧承基就下旨全國選秀,只要是官家適齡女子,全部都要進京選秀。
第105章 被愛情家族背叛的皇后(三十四)
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犯了眾怒,有言官上諫,說皇帝不可如此荒淫無道,不注重人倫綱紀,不尊重先帝。
可顧承基壓根不在乎,下令讓這言官告老還鄉。
還敢再勸,就統統罷黜。
這下可愁壞了一眾大臣,只好自我安慰,現在皇嗣艱難,顧承基膝下無子,大興選秀也是應該的。
最好一舉得男,這樣他們好培養小皇子。
怕是各位大臣都看出來了,顧承基不是當皇帝的料,頗有點大號練廢了練小號的意思。
不過也奇了怪了,這如花似玉的姑娘一茬接著一茬的送進宮,怎麼就沒有一個人的肚子有動靜。
被底下的臣子明里暗裡提示過幾回,顧承基也有點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