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他說,和科幻小說里撰寫的不同,穿越回過去的人,其實很難改變過去的事實。這也是為什麼他的猜想中,雖然人群中穿越的比例不小,但是我們的世界每天都有新的悲慘歷史產生,似乎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
第三點他給出了兩個理論,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穿越回去的人很難改變既定事實。
第一個理論叫彈性因果理論。他將過去-未來的因果律比作一個巨大的彈簧。時間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流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背著因果。
初中時我們學過彈簧有彈性形變和範性形變。說的是將彈簧拉長,彈性產生的彈力會越來越大。直到達到彈簧的極限,彈簧會從彈性轉變為范性,從而因範性形變而徹底損壞。
我們每個人身上也同樣具有因果彈性。當我們想要改變過去的「因」時,起初的受力是彈性的,我們越想對著幹,就覺得越難。但是當我們做出能徹底改變過去事實的行為時,那一瞬間我們身上的「因果彈力」就會變成「因果范力」,未來才會根本改變。
這個理論可以直接解釋祖父悖論的不存在。因為當一個人穿越回過去,直接殺死祖父這個行為根本不可能發生,他會被身上巨大的因果彈力阻礙。
第二個理論叫事實摺疊理論。這個有些抽象,我的理解是,這也是時空為了修正穿越 bug 而自帶的機制,本質上也是為了將一個人穿越回過去通過「範性形變」改變歷史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理論是說,假如一個人從 1982 年穿越回 1972 年,那麼從他穿越的那一刻起,時空摺疊的齒輪就開始運作了。
摺疊,顧名思義,過去將和未來重合。也就是說,當這個人改變的過去越來越多,時空為了阻止他進一步改變,會將 1982 年已經發生的事實重合到 1972 年去。
根據這個理論,如果一個人穿越回 1972 年想要救他被車撞死的小兒子,那他既需要抵禦「因果彈性」帶來的巨大阻力,又要同「事實摺疊」賽跑,因為很有可能在他改變兒子被車撞之前,「兒子被車撞死」這個事實就會提前到來。
如果說第一個理論可以解釋祖父悖論,那麼這第二個理論則完美地覆蓋了蝴蝶效應。
到此為止,這就是徐卿卿列印的博客的全部內容。
我一路看下來,心跳快到無以復加。因為這個叫 Jonas 寫的,和我和唐祁的經歷幾乎全部吻合。
我強自鎮定,問徐卿卿:「你怎麼確定這個人寫的就是靠譜的?」
徐卿卿豎起食指,有些神秘:「我去查了這個叫 Jonas 的人的生平。」
他說:「我懷疑他自己本身就是穿越人。因為網上的資料顯示,他 1972 年忽然從研究所辭職,帶領全家人回到鄉下,1973 年時就死了。沒可能 1982 年還寫了文章。這也是為什麼我找不到,而博客作者也找不到他 1982 年寫的文章原文的原因。博客作者之所以依稀有印象,大概是因為……」
這下我和唐祁還有徐卿卿三人異口同聲:「事實摺疊。」
第22章 害怕
話說出口,我不由自主地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這是當下本能的反應。
不知道該怎麼稱呼當初那個活到 1982 年寫了書給中國的一位研究生留下存在過證據的 Jonas,如果稱他為 Jonas1,那為什麼 Jonas1 穿越回 1972 年重新活一遍變成 Jonas2,卻只活到了 1973 年呢?
而他兒子呢?有沒有因為搬遷到鄉下而避免了被車撞死的命運?
坦白說,無論是時空穿越這樣離奇的事情,還是生老病死如此現實的事實,於我這個心智已經趨於成熟的成年人來說並無任何可怕的。我不明白心裡那種隱隱的不安是因為什麼。
或許是因為其中有我並不知曉的因果。Jonas 在文章中可沒提到過穿越者自身會提前死亡的事。
這令我不禁想到,如果我救了我爸,我會死嗎?
如果我知道我會死,我還會試圖去救我爸嗎?
如果我知道在我會死的情況下,我爸也不會獲救,那我還會這樣義無反顧地嘗試嗎?
如果我能因敢於嘗試而坦然赴死,且能坦然面對即使我嘗試了我爸依舊死去的事實,但我能坦然地拉上唐祁和我一起拼命嗎?當然不能……可是我該怎麼給唐祁一個交代?……
心頭諸多疑問,好像徐卿卿把他所查到的信息告訴我後,反而引發了我更多的困惑。並且這些困惑涉及到靈魂拷問和個人選擇,比穿越機制之類的邏輯話題更加沉重。
沉重到我一時間只想抱住膝蓋靜靜地坐一會兒,什麼話都說不出來,什麼問題都問不出口。好像有些事情即使以猜測的口吻說出口,也會變成某種詛咒。我突然有點害怕了。
之前洗完澡我沒有吹頭髮,穿了件學校發的作訓服。本來不冷,但是現在夜色濃重,心情複雜,秋風習習吹來,我竟然感到一絲冷意。
「嘟——」尖銳的哨聲在全基地響起,我嚇的一激靈。才發現是晚間休息結束,操場上的人開始緩緩往宿舍區走。唐祁因為我這反應而奇怪地看了我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