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一路將她拉到了書案邊,自旁邊的錦盒中拿出一封信件。
遞到蕭芫手中,「這封信,自邊關而來。」
聽到邊關二字,蕭芫眸光亮起,驚喜道:「是岳家阿兄阿姊來的信?」
太后點點她,「還有你岳伯伯,淨惦記著你阿兄阿姊了,怎連長輩都忘了。他們給你的信,可比給予的都厚上許多呢。」
蕭芫嘿嘿笑了,開心得神采飛揚,一下便將今天白日裡的悽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迫不及待打開看。
真的好厚好厚,都夠她看上許久了。
但蕭芫一點兒都不嫌多,甚至覺得再厚些才好,最好可以一直讀到下回來信的時候。
依舊是岳蓮城岳伯伯打頭,話語親切寵溺,以極優美的筆墨描繪了邊疆風光,講述他們的日常生活,在岳伯伯筆下,邊關寧靜壯麗,偶有戰役也會很快解決,不值一提。
是啊,岳伯伯可是朝廷百年難遇的戰神,外族的這點兒騷擾才不成氣候呢,甚至用不到伯伯親自出馬。
末了一一過問她的學業、身體、心情,叮囑了足足一面紙。
蕭芫看著這些,心裡已經在想該怎麼給伯伯寫回信了,她要寫得比伯伯還多,若伯伯就在面前,她甚至可以說上個三日三夜!
接下來便是岳家大兄岳皓陽,皓陽阿兄為人沉穩,用兵如神,寫起信來言辭簡練、溫厚,給人一種不疾不徐腳踏實地的感覺。
說了許多許多事,最令人開心的便是與阿嫂給她添了個小侄子,最後還用紅泥覆上了小手印和小腳印。
看得她眉眼彎彎,迫不及待想要瞧瞧小侄子什麼模樣。
不行,回信的時候得讓皓陽阿兄下回將畫像寄過來,不然可別想從她手中討禮。
然後便是次兄岳皓璟,開頭便贈了她一首邊塞詩,種種風光盡斂入筆下,粗獷而悠長,之後信中辭藻更是精美準確,平仄韻腳皆十分講究,要她看,都可以上場與那些享譽盛名的文人墨客相較了。
結束時提及他已定了親,對這位未來阿嫂頗為滿意,等她收到信時,估計已經拜堂成親了。
蕭芫再翻過前頭看看紅泥小腳印,忽然有些遺憾,遺憾阿兄們人生的重要時刻她遙隔千里,無緣親眼見證。
結果底下三兄岳皓肇便大喇喇道,什麼知道她定然遺憾,沒事,不用遺憾,他就在邊關也沒觀禮,淨去打仗了。
蕭芫看著皓肇阿兄炫耀地詳細描述他打勝的每一場戰役,包括他曲里拐彎的心路歷程,實在沒忍住笑出了聲。
怪不得岳伯伯總說,皓肇阿兄這輩子恐怕也就這樣了,和打仗過日子便夠了,與哪個年輕女娘處都是耽誤人家。
之後是岳家大姊岳晗雁,晗雁阿姊的筆鋒格外凌冽,內容平鋪直敘,可她看著看著,卻有些鼻酸。
阿姊大她四歲,幼時岳伯伯一家還在京城的時候,晗雁阿姊會常常進宮,是除了姑母,陪她最多,對她最好的人。
阿姊雖與皓肇阿兄是龍鳳胎兄妹,性情卻南轅北轍,皓肇阿兄熱烈如火,阿姊便冷然似冰。
且論習武天賦,阿姊是岳家兄妹中天賦最高的,幾年前便連皓陽阿兄都敗了下風,是威風凜凜、首屈一指的女將軍!
她真的好想見阿姊啊,算上前世,她一時竟記不起究竟有多久未見了。
蕭芫忍著淚水,接著往下看。
最後,便是麼姊岳晗瓊。
詩意般的溫柔從字裡行間透出來,如輕風,如春水,潤物無聲。
麼姊不止講自己近日又看了哪些書,珍藏了哪些字畫,還講了岳家的每一個人。
從岳伯伯近日總是為三兄和大姊的婚事發愁,一直到她身邊婢女又鬧出哪些糗事,行雲流水般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蕭芫知道,她是想讓她通過文字知曉更多,就好像她們從未分開過一樣。
【情長紙短,不盡依依,希垂尺素。
暌違日久,拳念殊殷,祗頌玉安。】
蕭芫看著這最後一句,淚水猝不及防滴落,她慌忙偏頭,拭淚去檢查信紙,生怕淚水污了字跡。
太后將信紙接過,「正旦前不久他們才走,距今不過三月,你現在便哭,往後的七個多月又該如何呢?」
「不止這封信,他們啊,可給你寄回來不少好東西呢。」
太后將錦盒展開,不大的盒子以巧妙的機關分了七層,每一層所放的飾品皆不同,盒子側面,還有小小的花箋。
蕭芫拿起花箋,是晗瓊麼姊的字跡,寫著這些飾品的材質及用途。
最底下還有一句潦草的,明顯就是皓肇阿兄偷偷添亂加上去的。
【小芫兒,這些我們岳家用不上,都送給你了!】
什麼用不上啊,分明就是知道她喜歡這些,特意為她搜羅的異族飾物。
這些便是在塞外異國也十分珍貴,京城更是從未見過。
太后:「還有許多,明日遣人一併給你送去,可夠你玩一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