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三個月來科部謹遵您之下布下的聖諭,已陸續派人隨工部去了國內各大城郡,建立各大城郡的科部分衙。」
「至今,除了夏京的科部總衙,與華琰郡的科部分衙
外,中南部欒南郡、中東部天涿郡、中西部安錦郡、東南部幽鄲郡,以及最東南部的原炎獄三座大郡——源城郡、上凉郡和岩城郡,這七大城郡,科部都已派駐了士官去當地建立了科部分衙。」
「夏京城內的夏國大學堂也已經在兩個月前徹底完工,學堂內配備的教授先生皆是我夏國各界鴻儒,以及從第一次大考中,踴躍而出的各類大考拔尖之師。」
夏琰建立的夏國新科部學院,不僅要求教授文禮,還要教授數術、武術,除此外,每個學生還需要自選一門自己善於、或是想要學習的技術掌握。
這項技術的可選範圍極為廣博,可以是各類匠師,也可以是各類藝人、武者等等。
所以科部和夏京大學堂,與這時代其他各國家的傳統私塾都不同,除了有教習文禮歷史的文科老師,還有教習數術、武術、機關術、地理之術、農業術、刺繡術、雕刻術、織布術等等各類專業的老師。
學院裡面的學子們除了必須學習基礎文禮、基礎數學、基礎體術這三樣「通有課程」外,還得自選一樣「專業技術」,作為自己的必學項目之一。
等他們幾年後學成畢業時,必考內容也就這四項:文禮、數學、體術,以及他們自選的一項技能。
三個月前,夏京大學堂還在修建時,夏琰就給裴瑄和科部說過她的新要求。
此時,科部和裴瑄倒是都給了她一份極不錯的「答卷」。
「另外,陛下,夏京大學堂目前已經收錄了三千多的全國各郡學子,並且都還有各類學子在源源不斷的報名中。為了以後能有足夠的學院教導全國眾學子,您以往提過的要在全國各大城郡內修建「國立」的各大城郡學堂之事,也都已經隨著科部分衙在各城郡同時建立。」
「其中,華琰郡的大學堂是早已修建好的,目前也已幾乎招收了上千人,本次大考中,華琰郡前來趕考的學子數量也最多。」
「其他七大城郡的大學堂也都已在隨著科部分衙的建立修建,最多再過一月,各大城郡的學堂基本就能修好,教習的各職業先生,科部總衙也準備在這次全國大考中為各城郡學堂提前選拔出一些。」
「介時若實在不夠,再讓各郡城當地府衙自己尋找人才,不過尋來的教導先生們都得先經過各分郡科部的考察,並把「個人戶籍資料」交給當地郡城的戶部審核後,才可上任教導。」
有裴瑄在,科部的諸多事宜夏琰果然都不需要多擔心,這些事宜,他基本都已幫她周全妥當的全部處理完畢。
夏琰很滿意,聽著裴瑄用清潤的嗓音,繼續緩緩說著科部的其他事宜。
因他昨晚已在宮內親口朝她匯報過第二次大考的諸事,此時在朝堂上,裴瑄只再簡練的匯報了些科部的其他重要事宜後,便俯身行禮,回退了科部眾臣之前。
科部匯報完畢,其他幾個部門也逐一上前朝她匯報這三個月來的情況。
夏琰離開的這三個月來里,每個部門也都在各自加班加點的拼命發展建設。
工部現在依舊沒有一品首臣,但下面年輕的新官員們卻都幹勁十足,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不僅修建好了整座全新的夏京城,城外那幾座分別用於商業、軍部、和各大建造工廠的衛星城也都已基本修建好。
工部下分的農工部,這三個月來是最先派人去各大郡城建立農工部分衙的。
善農的官員們被分派出去後,把夏京城以及各大郡城的所有良田都已全部開拓翻新,夏京城內的農官們更是按照夏琰當初交給他們的修建知識,修建了連通城內的「公共廁所」渠道,在諸多大型農田邊緣都建立了好幾座大型漚肥池。
幾大城郡的主要良田四周也都挖好了溝渠、修建了許許多多用於灌溉的風力大水車等農業建築。
所有遠古石質的沉鈍老舊農具也都已被改造革新,在「煉鐵廠」源源不斷的大力產出大批鐵料後,農工部也根據夏琰當初留給他們的各類農具構造圖,鑄造出了鐵鍬、鐵鋤頭、耕犁、鐵斧、鐵鏟、鐵鐮刀、耙等等鐵質農具。
農業工具的進化改革,又直接促進了夏國農業發展的速度,不僅大大提高了農田耕種收割的效率,也讓夏國農業收產量以幾乎肉眼可見的速度拔高著。
夏琰率軍來時,就沿路發現以往原本眾多荒廢的田地,已全都被重新開墾翻新了。
她當初讓蘇燁在幽鄲郡尋回的各類異界版高產良植,比如高產土豆、高產紅薯、高產玉米、高產花生,以及旱稻水稻等各類高產糧食作物等,都已經密集而規整的種在了夏國各大城郡的良田裡,而且這些高產良植們基本都已經發出了不短的嫩芽,有些甚至已有半人高,長勢極為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