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外,由於夏國全國境內的叛亂難民等整頓問題已都接近尾聲,大量流民源源不斷從夏國各處被軍部帶回夏京,大量的人口勞動力湧入夏京城,讓夏京各部門職業的人手勞力再次得到充足的補充。
夏京城新舊老區修建得越來越完整寬宏,夏京城內各種建築也因人手的充足而修的越發快速。
城外幾座衛星城也都起了基地,除了還要修幾座大工廠外,還預留了大片空地出來,給夏琰未來慢慢規劃。
夏京城外交給農工部倒騰了幾個月的夏京大片良田,也終於被農工部的官員們收拾了出來,還按裝了許多的大水車,種上了蘇燁帶回的異界版高產土豆、異界版高產紅薯、異界版高產玉米、異界版高產花生,以及旱稻水稻等各類高產糧食作物。
商工部在夏國境內計劃修建的通往各城郡的官道馬路,以及預備去往丹梅修建商道,也都在人手與勞力充足後正式啟動了。
商部雖然還沒有首臣,但有楊御在,除了與齋雲閣斂逸樓達成的眾交易依舊進行外,夏琰也讓楊御去統籌整理了以往剩下來的那些良商,讓楊御把他們都安排聯合好,再重新發展開業,為夏國的商業復甦添磚加瓦。
同時,夏國境內各大處都還有許多留在本土的各大商族,夏琰也打算讓楊御騰出手後,就派人去夏國境內各處聯繫。
比如像安佢鎮佢氏大商族、南部雷氏商族,還有東西北境各處的大商族,商部都要派人去聯絡起來,以後不管是官道修通了做貿易,還是讓他們加入夏國皇商之列,都是對夏國商業極好的事。
科部順利完成了夏國首次大科考後,也開始了其他任務:
第一:準備夏京大學院內即將上任的各類教學夫子;第二:按照夏琰的要求編造各類課程書籍;
第三:招生簡章的編寫與發布宣傳;第四:為未來夏國全國的教育普及做準備。
夏琰要推翻這個時代只有少數人才能讀書的常態,要讓夏國未來每個子民都能讀書,都能具有基本的文化素養。
說到編纂書籍,夏琰以往其實已經為了親自教導「佢浩辰」而編纂過,包括現代啟蒙教育普及的文、數、科、美等基礎小學幾類,她都已經有了初稿。
可惜「佢浩辰」是假的,在識破「假佢浩辰」後,她也直接發了暗令,在夏國境內各處尋找真正的佢浩辰。
但可惜,她到現在依舊還沒找到這孩子的線索。
不過夏琰以往編纂的那些書籍倒是派上了用場。
她直接把四大類書籍初稿給了裴相,讓他們先研究研究,不懂就來找她。
也幸好這世界是有神脈恩賜的,各種怪事發生都不足為奇,夏琰驟然拿出一些有別於這個世界的新基礎啟蒙知識,裴相以及整個科部官員們也都接受良好,捧著夏琰給的初稿,繼續去編纂各類細節了。
這世界的普及教育,在夏琰這算是初步起源。
她沒把二十一世紀那套老師累學生也累的超卷制度搬過來,而是重新設定了課堂課表。
以後進入夏京學院的學生們,每日上午只需要學習三節課,這三節課也只需要派文、數、理等文本理論類課程就行。
下午則只需要上兩節技藝選修課,分別是騎、射、畫、工、樂等類似於古代六藝的實踐技藝課程。
畢竟孩子們總不能一直死讀書,除了讀書外培養他們各自的愛好手藝也是很重要的,無論哪個社會,需要的人才都是多種多樣的。
他們未來可以依靠文、數、理立身,也可以依靠從實踐愛好課程里學到的手藝,在夏京城內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
到此,九大部門基本都運轉起開,一切都正式走上了正軌,夏國內各部門也都按規按劃的依次運轉起來。
時間又往後流逝了十多天,到達丹梅侍者來到夏國的一個月後。
夏琰親自從工部挑選出的那隊遠行人才也已基本培養好,處理河災和沼澤的辦法他們已基本都掌握,夏琰便讓軍部派了個小將軍,帶領一隊護衛的士兵,全程陪著這隊工部遠行人才,隨丹梅影媠等人一起去丹梅。
丹梅影媠在夏京待了一個月,見證了夏京城內各種發展建造,她越看越敬服,越看越嘆服,臨走前又與夏琰做了好幾筆大生意。
她想要買大量的紙張、布匹回去,另外,許是看到過士兵們使用的輕銳鐵武,她也想要重金購買此類非常輕巧便利卻也足夠鋒利堅硬的武器。
但經過斂逸樓之事,夏琰已不打算賣她最開始鍛造的精良鐵武。
不過精良的不能賣,次一些也總行。
反正斂逸樓都有天工閣鍛造出的次級鐵武,夏琰這段時間也已經讓鐵匠們專門製作了一批質量與天工閣鐵武差不多的武器,打算以後要賣就賣這種。
有天工閣在前面頂著,她只賣這種大家都有的次品,便不會再那麼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