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實施,不僅需要監督,也需要解讀。
機遇,總在危險之後。
不清理腐朽的枝幹,陽光又怎麼能照耀進來。
這次冬至大祭,如無意外,這將是靖安帝最後一次出現在百姓的面前。
第209章 分鍋靖安五年冬至,京師還天……
靖安五年冬至,京師還天色未亮,天壇圜丘壇前早已密密麻麻的站滿了人。
八十門大炮沿著天壇的外圍擺了一圈,金光閃閃的銅質炮管顯得格外顯眼。
而靖安帝卻屏蔽了其他人,坐在祈年殿中,看著手中的那份冬至祭文,遲遲沒有將手中的玉璽蓋上。
這篇祭文洋洋灑灑數千字,從罪己詔到諸臣過失,以及各項改革政策,一旦實施下去,整個大魏從太祖立下的祖訓幾乎都被全面推翻,只剩下一個大魏的國號搖搖欲墜。
他面目糾結的看著堂下的三人,自從那天以後他身邊的人就被全部清空,換上了新的人。
「大魏本以宗室零落,也沒剩下幾個宗室了。其襲封之制,需要如此苛刻嗎?」靖安帝只怕自己蓋下了這個玉璽,回頭到了地下要被太祖罵的狗血淋頭。
雖然大魏的江山眼看著要斷送在他手裡了,但是只要賀章還在,起碼,最後失國的責任也落不到他的身上。
龔敬安靜的坐在堂下,眼神無波無瀾,這是他自萬壽宴受傷後第一次出現在靖安帝的面前,如果不是為了穩定民心,其實他這一次冬至大祭也根本不想出現的。
「陛下,太祖為子弟分封藩國,原本就是作為社稷屏藩而用,盼望子孫互助,永固江山。但是藩國耗費之巨,眾所周知,如果不加以限制,只封賢良,激勵其奮進向上,只怕後患無窮。」讓宋時繼續養豬,想都別想!
大魏二十餘萬的宗室,全靠百姓稅收供養,直接說一聲國家蠹蟲是沒有問題的。現在雖然因為戰亂和福王造反而導致大量的宗室被殺絕,但是除了靖安帝以外,這些年也斷斷續續找出來了一些宗室成員,被統一送到了宗人府安置,排查,以免冒充。
這些人現在在京師之中越積越多,也是個不穩定因素,但是讓宋時把他們按照太祖那種養豬的模式分封出去,那不超過兩百年,養豬廠就要繼續橫空出世,宋時還不如全殺了以絕後患。
當然,現在隨意殺人還是不對的,但是,宋時悄悄的將宗室設置了一系列的門檻,沒有戰功沒有文治,僅憑一個血脈就想要承爵襲封是不可能的。
在教育體系還沒完善的時代,最好的學校莫過於家學。
家族之中但凡有一代大儒,那麼家族之中必定文風昌盛,來往之客也不會粗鄙不堪,親緣關系所傳授的知識自然就是最為精華的,這也是世家能壯大的原因之一。
而大魏的宗室作為大魏最大的家族,雖然養出來不少驕奢淫逸之輩,但是正因為他們不能仕途,養出不少另闢蹊徑之輩,在音律,書法,建築方面頗有造詣。
他們起點高,條件好,也算家學淵源,哪怕是當年已經沒落的東恆王,也是能識得救荒百草,帶著一些流民走出一條生路。
以前是沒機會,而現在,宋時自然不會放過這群人。
現在的新學體系中,碩士和博士分別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麼能教書育人,要麼在某個領域中做出傑出貢獻,宗室之中雜學頗多,如今正是能用之時。
況且以往的宗室一直束於高牆之中,長此以往遠離社會關係,也容易滋生偏激之心。
靖安帝被噎了噎,眼神撇向龔敬,龔敬看向桌面仿佛上面的雕花極致精美,讓人目不暇接,根本沒有接收到靖安帝的訊號。
他又往賀章的方向看過去,卻看到賀章滿眼都寫著不耐煩。
想必是不會為大魏宗室說話,整個大殿之中,沒一個能為他說話吱聲的。
半響,他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那要是有那資質平庸之輩,考不上怎麼辦?」
宋時微微一笑:「去鎮遠軍中帶頭服役五年,可降等襲爵。如有戰功,原位繼承甚至加封也不是不可以。」
自從廢除了衛所制和軍戶制,以及徭役後,大量的土地和人力資源被空缺了出來,投入市場,但是也導致新兵的招募越來越難。
不管宋時再怎麼加大力度宣傳,隨著中原的平定,以及江南奴亂平息,工廠林立,平民百姓想要找個活路實在是太簡單了。
募兵制已經開始難以為繼了,更不用說隨著大量的火器進入軍隊,對於士兵的要求也變得更高了起來,即使是簡化的火炮計算公式,也需要士兵懂得基礎的數學。=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g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