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宜用重法,為了遏制鴉片蔓延的苗頭,哪怕是連坐制度,也算是好的!好在現在阿芙蓉雖然在小範圍的在南洋的一些上層階級中少有傳播,但是整體而言,因為產量稀少,價格昂貴,並未大範圍流通。
為了表示永樂城的禁毒決心,宋時依據《大魏律》「私販毒藥「條款,帶兵打入了英格蘭的商船,將英格蘭商船上庫存的30箱鴉片,當著一眾南洋勢力以及西洋人的面,直接銷毀,殘渣則混入水泥修築炮台。
同時警告各國使臣,以儆效尤!
鴉片之風不可稍長,沒人比宋時更清楚鴉片對於華夏的深刻影響。
雖然從國家利益來說,華夏和英格蘭之間的衝突並不僅僅只是因為鴉片,而是因為英格蘭白銀的大量流失。
但是這個東西的危害性就如同附骨之疽,思想鋼印一樣。
在兩百年後,夾雜著屈辱和痛苦,深深的纏繞在華夏身上,幾乎毀掉了華夏百年的未來和希望。
早在盛唐時期,阿芙蓉就已經流入華夏,大魏後期紙醉金迷的亂世之中也開始有蔓延,但是隨著宋時的清整,跡象隨之消失,也沒有形成如同後世那般瘋魔的景象。
究其根本,植物的本身是沒有錯的,錯的只是那些為了牟利而將藥物濫用的新老殖民者。
南洋之地濕熱難耐,又充斥著瘴氣,能夠止痛麻醉的阿芙蓉自然有著廣泛的市場。
最重要的是,失去了馬六甲的港口,現在的英國人重心還在印度次大陸。還沒有亞墨利加的殖民地輸血,主要的收入來源不是被荷蘭壟斷的香料市場,就是劫掠來往的西班牙運銀船。
在大航海的時代,廣闊的陸地並不重要,甚至僅僅是一個被包稅制所掌控的地區。
在漫長的航線上,港口才是唯一值得征服的要地,其次才是土地上所出產的商品。
而印度次大陸的產出,除了香料和水稻,以及對英格蘭特產毛呢產生競爭效果的印度棉布,實在乏善可陳。
他們迫切需要一種更加有吸引力且能被他們掌握的商品,來支撐起手上捉襟見肘的地盤,開闊自己的商路。
現在的英格蘭人還沒完全開發出,種植阿芙蓉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所以宋時的手段必須快准狠的切斷對方試探的手,同時用另一種同樣具有成癮性的商品去替代鴉片。
印度次大陸宋時是沒興趣去征服那座屎山了,但是印度的氣候條件確實得天獨厚,總歸還是種點東西賣給大魏的好。
在英國人還沒有察覺南洋才是最適合種植阿芙蓉的熱土之前,宋時會用盡一切方法,甚至包括毀滅英格蘭,來告訴對方,永遠,不要妄想在大魏的土地上販毒!
-
天色還擦著黑,英格蘭的使臣被綁著送上了自己被翻的亂七八糟的商船。
他注意到大魏將士手中的火繩槍已點燃引信,貨艙外的甲板上,六門大魏軍艦載佛郎機炮正對準商船吃水線。
天邊剛露出一抹魚肚白時,英格蘭的船隊被迫升起滿帆,而五艘大魏的軍艦則伴隨著對方的商船一同出發。
「為何不直接扣押他們的船隻?還要放他們回去?」盧雁回盯著遠去的英國旗問道。
「南洋還需要留著英吉利人牽制荷蘭。」宋時看著以「鏢局」的名義,伴隨著英格蘭的商船遠去的船隊,眼底露出一抹意味深長。
「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出擊,很快大魏就會準備一支出使歐巴羅的使臣,讓海軍先去英格蘭人的地盤看一看也好,他們總要走出去,拿英格蘭人練手就是一個不錯的機會。馬六甲航線關乎整個南洋貿易的命脈,一直握在西洋人的手裡,我總歸是不放心的。」
「三寶太監當年在蘇門答臘設下的舊港宣慰司(今印尼巨港),那可是明確隸屬於大魏的海外領土,還沒回來呢。舊港,還需要一個契機……」
「況且如果能拿到東印度公司鴉片帳冊的副本,再寄回他們本土的清教徒手上,這才是能真正打斷他們繼續販毒的道德枷鎖。」
雖然宋時對於清教徒無感,但是只要是能利用上的機會她都不會放過,在沒有完全把控能力的地區,宋時自然是希望他們內部越亂越好。
「其他的人準備好了嗎?」後面交易完畢後,各國的商船會陸續返回他們的據點,將從呂宋得到的貿易信息傳回歐巴羅,再積極展開下一步的貿易活動。
而這個間隙,正好就是大魏最好動手的契機。
「我們用福船改裝的十艘緝私艦,火龍出水和毒煙球都已經配好了,隨時可以進行巡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