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等候了兩年,回家的機會終於來了!
蜀中,闖王那邊兵分兩路,一齊攻打綿州,張顯仲自制不敵,一路從綿陽退到了成都。
起義軍都有將手下認為義子的習慣,一是方便拉攏關係,也有增強戰力的意思。
張顯仲與闖王都不例外,張顯仲稱帝之時,曾經冊封了不少的義子為王,如今見到張顯仲局勢微妙,原本蜀地已經半耕半兵的將士都被激發了起來,紛紛起兵相助。
而闖王一退再退,早已是一支哀兵,出蜀的幾條路不是被鎮遠軍把守,就是被白蓮教堵住,即使回頭,秦軍和白杆軍也是虎視眈眈,到了這蜀地,當真退無可退,反而同時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張顯仲和闖王同屬起義軍,麾下的戰將也有不少曾經是對方的下屬,對於雙方的戰力和情況也算追根究底,在局勢變幻的時候也互相併吞地盤,恩怨相加,雙方殺的旗鼓相當。
劉宗敏作為闖王手下第一大將,帶兵衝鋒在前,一路直奔成都,
氣勢所迫,勢不可擋。
而大順軍的將士在蜀地早已務農兩年有餘,武備廢弛,張顯仲所收的義子雖然起兵抵抗但是卻各有心思,難以形成凝聚力,反而被哀兵必勝的劉宗敏衝破包圍,斬殺了張顯仲的三個義子,直接兵臨成都城外!
成都被圍後,原本就精神狀況不佳的張顯仲聽聞消息,一把火燒了自己在成都建立的皇宮,自焚而亡。
而此時張顯仲的義子孫可望才堪堪趕到,混亂之中收攏了剩下的大順軍,抓住劉宗敏奪城心切的時機,帶著人馬直擊東邊的薄弱之處,從成都逃了出去前往西充方向和張顯仲的其它兩個義子匯合!
這一仗大順軍敗的慘烈至極,但是只要守住西充,起碼還能占據部分地利,起碼對付闖王還有喘息的機會!
就在劉宗敏匆匆攻下成都,立刻追擊孫可望之時,從綿陽趕來的闖王大張旗鼓的進了成都,數月的慘敗之下,終於獲得了一絲勝利的希望。
雖然大魏不肯給他投降的機會,但是只要能拿下蜀地,驅逐大順軍,那麼起碼還能留下一個容身之處。
然而,就在闖王志得意滿的進城的時候,在蜀地潛伏了三年的白杆軍密探終於找到了機會!
通過早年秦良玉在蜀地的關係,重慶府錦衣衛順利的潛伏了進去。
原本他們的目標是暗殺張顯仲,所以混進了張顯仲的軍營之中,好不容易托關係搞到了皇宮守衛的職務,還沒開始發揮作用,張顯仲就在劉宗敏的攻城下發癲自焚了。
原本還以為這次的任務要失敗,但是沒想到,劉宗敏立功心切,還沒整頓成都就追著孫可望的殘兵跑了,而闖王偏偏也就這麼急匆匆的入城了還是直奔他們區域。
這樣的巧合,這樣的機會,上天不會給予他們第二次!
錦衣衛立刻隨機應變,三個人躲在角樓的三個方向,三支弩箭同時發射而出。
沒有等結果,三人迅速借著張顯仲自焚點燃的大火撤退。
只留下一片兵荒馬亂的成都城。
闖王軍中失去了闖王,大順軍中失去了張顯仲,而整個蜀地,頓時亂做一團。
有自立為王的,有推舉闖王家屬的,還有試圖舉兵投降的,畢竟大魏那邊早就說過,大順軍和闖王營只誅首惡,如今兩個領頭的都死了,他們心中的負擔也沒有了……
群龍無首,人心思安,沒有那麼多想一直打下去的人!
就在這個時候,白杆軍和鎮遠軍兵分兩路,分別開始:收復蜀地!
白杆軍聯繫蜀地的土司舊友,鎮遠軍更是沒有錯過這個機會瘋狂往蜀地發《招撫令》。
只要願意投降的起義軍,統統赦免前罪,如果有對抗女真人或者蒙古人的戰功的話還能敘功。不願意繼續從軍的將領兵卒分田免稅,願意繼續從軍的,將會打散充入遼東軍,待遇與鎮遠軍一同,入伍即可分得遼東百畝良田!
尤其是對付劉宗敏,章丘直接派了當年與劉宗敏沙盤對弈的新兵將領,當初差點把劉宗敏打出心理陰影的那幾個人,怎麼說劉宗敏也算是他們的半個師傅,多少還有點香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