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而沿海地區的百姓如果投身海貿,一年下來,只要別遇上風暴和意外,也能賺上一百多兩。
相比之下,手握權利的官吏如何會不殫精竭慮的為自己打攏好處,官場之中貪賄橫行陋規處處早已習以為常。
王朝末期,整個社會經過百年承平,浮躁與享受之風日長,日益攀比不安本風的風氣不是一個京師淪陷就能消的掉的。
所以即使宋時給他們翻了三倍的薪資,給的還是真金白銀和確實能領到糧食的糧票,但是她自己也知道這還是不夠的。
畢竟作為官員,迎來送往,應酬交際是免不了的,更不用說下面的小吏了,起碼的日常生活也要保障,如果給他們一個堅強的後路,那麼權力的腐化速度只能說是超乎想像。
監察司才成立一年,僅京師就已經揪出了近百起證據確鑿的貪污案。為琉球和遼東以及陝北地區的學堂,輸送了大量的教書先生和礦工。
從根源上解決官員的後顧之憂,才是杜絕那些迫不得已走上歪路的官員最好的方式,光是抓人,抓的速度還趕不上考核的。
因此,宋時在走訪江南各地的時候,就已經在計算如何優化高薪養廉的政策了,這也是她與大臣交換推行商稅改革的籌碼之一。
新版本的高薪養廉,除了薪資之外,從行政支出筆墨紙硯到衣食住行、交友接待、節慶旅遊,無不一包,按照官員的品階各有階梯補助。而且明確的將社會補助(修橋鋪路)和個人資助(優秀學子)納入朝廷的支出之中,減輕官員的負擔。
不管什麼政策,都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優化的,誰也不能一步到位的推出一個完美無缺的政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才是關鍵。
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提高效率!
哪怕因為貪腐被抓,換任官員重新適應也需要時間磨合,如果能在貪腐之前及時止住自然再好不過。
給他們一點甜頭,把商稅順利推行下去,那才是往後能維持住整個帝國運轉的大頭!
女官那邊天天抓著各部門推進各項政策,六部的官員因為這個已經連著加了三天班了,但是頂頭上司沒吭聲,他們也只能忍著。
這樣,從上到下忙忙碌碌,倒是沒人知道天子悄無聲息的被人拒婚了一波。
-
宋時面上對上朝臣和新帝的時候還是一臉平靜,回了鎮遠侯府就開始帶上淡淡的死意!
她才十八不到!
雖然靈魂已經不小了!!
但是她的身體還未成年!!!
她覺得自己和京師多少還是有點犯沖的,不管是上次入京,還是這次,每次在京師留著的時間都不超過兩個月就得往外走。
原本尋思著想要趁著秋收這段時間,一鼓作氣把商稅和紙幣的事都開始推進了,卻沒想到新帝居然動了給她立後的心思……
臣強主弱,況且宋時還一直在削弱大魏皇室的影響力和權利,新帝感到不安,想要求個保障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大魏從立國之初就明確了皇室的婚嫁規則:防外戚。
不僅只從平民百姓之家選妃,一旦選中,家人都不可再有實權之職位。為了防止漢唐的悲劇,太祖也算是費盡心思想要保住自家千秋萬代了。
就是自家基因實在不行,出的奇葩太多,民間女子大多少有讀書識字的,從根本上就斷絕了母親的教養引導。
如今新帝都已經急迫到要壞了祖宗規矩了,不知道是不是龔敬在京師給他的壓力太大了。
偏偏龔敬居然還有點意動,嚇的宋時趕緊給這個爹做了一點心理建設。
為了打消新帝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宋時只好把對付蒙古的計劃提前!
不過這倒是也讓宋時想到一件事,就是女官的後置安排。
女官畢竟從身體結構和心理上來說與那些文官不同,況且宋時從招募女吏開始就宣布過,女官不禁婚嫁。
很多女官一開始是服侍內宮的,與女吏合併後才轉而為外庭,其中不少已經到了雙十年華,甚至是年近三十多,畢竟女官早先的審核標準是知書達理,沉穩守禮,相比容貌更加看重品行。
因此即使是寡婦也可以被選中,所以女官之中也有不少年紀偏大的。
但是不知道什麼情況,就宋時的統計,她們已經出宮一年多了,除了極少數的一些人,大部分都沒有成家。
宋時撓頭,她也沒說女官不給婚嫁啊?
對於宋時來說對方正值青春年華,但是大魏的風俗就是十六左右已經可以出嫁了。雖然她心中死線是十八,但是多年的戰亂和災荒,也會讓女性大量死亡,人口斷代,考慮到幾十年後的生育情況,她也得把這件事提上日程。
二十以下先不管,二十以上問問什麼情況!以免有什麼她不知道的阻礙。=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g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