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兩廣的紅薯種植也比內地要久的多,兩廣總督運到江南的糧食也算暫時解了江南的燃眉之急。
隨後傳來的好消息則是:左昂歸順了。
或者說人家也不能算是歸順了,畢竟人家可從沒有舉旗造反過,頂多算是擁兵自重,收了那一百萬兩白銀後,京師對其多年的欠餉也可抵消,甚至還多次聯繫京師以表忠心。
因此湖廣之地歸順的波瀾不驚。
但是另一支來自蒙古的特使卻是讓大魏的朝堂內炸翻了天。
在經過了長達一年多的斷市與攻伐後,來自草原的蒙古人終於受不了,外有秦家軍在九邊長城防禦,內有北逃的女真人作亂不斷,尤其是今年長達8個月的大雪,讓蒙古的大量的牛羊暴斃。
失去了與大魏通商的鐵器糧食與鹽茶絲綢,僅憑之前掠奪的那些根本不足以滿足蒙古人的需求。
硬的顯然是打不過以後,只能來軟的。
因此,他們派出來一支特使要求重開張家口互市,拿出來交易的居然是那群逃到蒙古的女真貴族。
第141章 互市左家軍歸順後,大魏的心……
左家軍歸順後,大魏的心腹大患大順軍和闖王也被逼入了蜀地,只要守住出蜀的幾條通道,短時間內再難起波瀾。
各地起義的匪幫盲流,在鎮遠軍和各地的新兵營和巡檢司的輪番掃蕩下,也有潰散之勢。
此時上門的蒙古人時機選的也頗為巧妙,畢竟內亂還未停歇,有邊防長城在,大魏一時之間也沒有空去管他們。
蒙古人也並非一開始就想要和大魏互市的。
畢竟女真人和他們是聯盟,女真人能攻入大魏的京師自然少不了從蒙古借道,甚至是女真人鎮守京師力有不怠之時,也是聯絡了蒙古人從張家口進京幫忙守城。
雖然互相之間多有齷齪,但是按理說女真人的軍功單上還有蒙古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況且後來女真人被迫退出京師,山海關被鎮遠軍封鎖,也不得不繼續借道
從蒙古回故地。
而借道的路費自然就由他們從大魏掠奪而來的財物交付。
一個主犯,一個從犯,滿蒙聯盟也可以說的上一句相互依存。
不過在女真人被迫退出京師後,整個局勢的變化就超出了所有的人預料。
即使已經確定大魏死而復生,但是也沒能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原本黃土都快要埋到頭頂的大魏又眼看著挖開棺材站出來了。
女真故地上是遊蕩的鎮遠軍三軍,由大興安嶺到長白山之間的關隘被牢牢把守,除了小股部隊還能潛入故地,大量的女真根本就無法回去,只能滯留在蒙古部落。
而張家口的守關人是鎮遠軍的二軍,在張家口大建京官的傢伙。
陝西寧夏一線則是蒙古的老朋友秦家軍,得到了京師的支援後,兵員一時激增。
三個地方都形成了大量老帶新的新兵歷練營。
而此消彼長的蒙古那邊,連年的天災和蔓延的牛羊疫病,即使是蒙古各部也開始難以為繼,即使從大魏運出來了大量的金銀珠寶,但是到了荒蕪的草原上,也成為了不能吃穿的死物。
往年的時候,蒙古和女真從大魏劫掠而來的財物根本不愁銷路,只要運到張家口,自然就有八大晉商上門幫忙銷貨,不管是糧食還是鐵器,亦或是其他物資,只要財物給夠,數多少還是能置換到資源。
而隨著遼東失手,張家口的晉商被清算,大魏內部糧食尚且自顧不暇,還用糧票制度將所有的糧食鎖死,任何超出一百石的糧食流動都會被層層核對,根本沒有多餘的資源對外出售,一時之間蒙古和女真守著大量的財物卻陷入死地。
當然,宋時也不是完全隔絕了和蒙古人的交易,雖然對於張家口的蒙古人她也並不信任,但是她也清楚,所謂的蒙古諸部,並不是一個整體,蒙滿聯盟也不是什麼堅不可摧的關係。
將友軍爭取成多多的,敵軍瓦解成少少的才是她應該做的。
況且,即使宋時對馬並不了解,只知道西域的汗血寶馬,但是也聽過蒙古馬的大名。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可是絕對的統治地位,在火器還無法擺脫天氣和高故障率的現在,騎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