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些笑意:「做的不錯,飯要一口口的吃,關於循環養殖這一塊,你多上點心,目前軍營之中的葷食還是太少了。」
程嘉柔有些咂舌,在她看來,軍營之中的伙食已經是很好的了,但是宋時還一直覺得不夠。
「除此之外,朝鮮那邊有大量的朝鮮人要求從軍,很多人是之前抗倭援朝後受傷定居在朝鮮的後人,朝鮮王室對此不僅不阻止,反而還請求遼東派兵入駐。至於朝貢,據說朝鮮國內因為連年戰亂和天災也沒有多少糧食了,為此願意獻上人參千斤,獸皮萬餘張,以及其他的山珍海貨……」
「朝鮮……」宋時咂摸著兩個字,心中已經出現了地圖。
朝鮮半島臨近日本,緊挨著渤海黃海以及東海,在對馬島被永明城鎖死的情況下,早已經被死死圈住。
但是朝鮮突如其來的服軟,還是讓宋時有些疑惑,畢竟之前賀章攻打遼東的時候,朝鮮只是表面上順從,實際上還以幫忙運轉物資,薅了永明城不少的糧食。
宋時隨手從旁邊的文件堆里抽出了一張來自對馬島的文書。
上面豁然記錄著日本內亂的情況,天草六郎在永明城的火器資助和荷蘭的糧食供給下,打的是如火如荼,不少的日本武士為了躲避戰亂渡海去了朝鮮的信息。
隨便看了幾眼,宋時才放鬆下來:「原來是日本的戰亂已經波及到朝鮮了,難怪,朝鮮突然服軟想要我們駐軍。」
朝鮮在宋時計劃的地圖裡,自然很重要,先不說朝鮮北邊現在還用不上的鈾礦,就是鐵礦也很豐富,雖然地貧瘠了一點,但是做為港口還是挺不錯的。
她也不想以後還和朝鮮那邊有什麼領海和漁業之類的紛爭,本來現在還不到時候,不過既然朝鮮王願意低頭,她倒不介意提前一點。
因為大魏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國,宋時沒有細說,只是略過這個話題,繼續問程嘉柔:「關於糧食這一塊,你們這邊的糧票制度完善的怎麼樣了?」
隨著地盤越來越大,糧食不可避免出現了擠兌,闖王讓出了地盤可不會還給他們留著糧食,宋時只能一邊努力推行海外異種一邊厲行戰時分配製度。
這種情況下,糧票制度不可避免的進入了宋時的選項。
雖然還沒法推行貨幣制度,但是糧票卻可以先試試水,同為紙質票據,糧票雖然不能作為貨幣使用,但是卻可以直接換取等量的糧食,對於控制糧食數量,抑制糧價還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
第123章 糧票宋時小時候翻家裡舊物的時候曾經……
宋時小時候翻家裡舊物的時候曾經翻出過一些家裡沒用的糧票,對於糧票的大概樣子還是有印象的,這個東西在目前的生
產的技術水平上來說難度並不大。
糧票作為類似貨幣的等價物,第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防偽。
好在宋時之前為了推廣基礎教育,和報紙文化,早早的就找人開始改良印刷機。
活字印刷機在大魏沒有被大面積的運用,而是還在使用木板雕刻,並不是因為百姓不識貨,只是由於漢字的字數過多,寫法過於繁複導致印刷精度要求很高,傳播受限。
結果印刷機在流落西洋後,由於拉丁字母的稀少數量而成為開啟西方民智的產品。
但是並不代表印刷機對於中原的文化促進就沒有幫助,大魏的10%以上的識字率就是證明,至於代清1%的識字率,只能說是出於某種異族統治者來自靈魂深處的恐懼。
印刷機本身其實沒有太大問題,只需要改良一些小細節就能使用,只是關鍵在於油墨。
大魏慣常使用的很多都是水性印墨,其實金屬活字更適用由菸灰松油以及其他的植物油脂調配而成的油性印墨。而且上墨的時候更不能直接將字模直接浸泡在油墨之中,會因為上墨過多導致文字印花了。
只能用一個特製的大滾筒蘸取油墨,輕輕的在排好的字模上滾過去,手法角度輕重也是萬物工坊的人實驗了好久才確定下來的。
比起報紙和啟蒙讀物,糧票的印刷要求更為細緻,油墨的調配尤其要在防偽上做出大量的嘗試,好在永明城蝸居的時候宋時就已經著手準備,到現在,終於派上了用場。
程嘉柔從懷裡掏出了幾張印刷精美的小紙片遞給宋時:「有之前做寶鈔的老師傅在,油墨的調配很順利。」
宋時接過那幾張小小的紙片,上面標註著不等的數額,在燭光下,紙片上印刷的油墨跟隨著光線的變化折射出彩色的光暈。
雖然寶鈔作為大魏貨幣可以說名存實亡一塌糊塗,但是如果把寶鈔當做某些象徵大魏的印刷藏品,那麼在南洋可以說走俏的一塌糊塗,無它,純粹因為精美的印刷技術。=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g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