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森惆悵的看了一眼二叔,小小年紀卻極為老成的樣子,深深的嘆了一口氣,然後隨著母親回去了。
陳漁繼續和鄭一盛商量之前提過的移民大琉球的計劃:「聽說紅旗幫現在由鄭一官以及汪一嫂,共同執掌,紅旗幫在沿海地區名聲顯赫,在百姓心中也有一定的威望,如果紅旗幫能夠幫忙用海船運到大琉球墾荒定居,我們這邊可以以朝廷官方的名義許諾,無論男女老少,每運送一人給銀三兩,三人給銀十兩。船到錢到,一手給人,一手交錢,絕不拖欠。」
自從清點完石見銀礦後,陳漁說話的底氣都比平常足了一些,雖然平常的時候宋時經常擔心會出現通貨膨脹,所以一直控制著白銀的輸入,更多的採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但是為了加快大琉球的開墾情況,現在也顧不得這些了,而且紅旗幫勢力範圍極廣,從日本到蘇門答臘都有航線,花起錢來比起他們船隊要不起眼的太多。
鄭一盛心動了,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和陳漁他們合作,也算是名利雙收了,尤其是對方提到了紅旗幫和汪一嫂,大有如果鄭家不同意的話,他們也可以找別人的意思,如果真的被汪一嫂拿住了大義,
插手進了大琉球,鄭氏商行才真的是要完蛋了。
思來想去,他終於鬆了口。
「只是……現在大琉球上面,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打的厲害,都在互相爭搶地盤和港口,他們的火器犀利,即使是我們也經常互有輸贏……」
陳漁沉下了臉色:「永明城自然會派兵去處理掉這些蠻夷之輩,誰也不能在大魏土地上撒野。」
鄭一盛不置可否,和陳漁就遷民移居的事談了一下午,簽訂了一系列的合同。
夕陽西下的時候鄭一盛親自去和田川松談了談,確定她沒有被人脅迫後,看著雙眼通紅的鄭森,最後還是一個人踏上了回去的海船。
而被留下的鄭森知道,當二叔下一次過來的時候,就是他和母親分開的時候。
第79章 汪一嫂大琉球島和小琉球國相距並不遠……
大琉球島和小琉球國相距並不遠,鄭一盛三天後就到了大琉球的淡水港,這裡是鄭氏商行在大琉球占據的港口之一,一開始曾經被西班牙人占據取名聖多明各城,不過被鄭一官趕走了去了不遠處的雞籠港築城,與淡水港中間只隔著一座山。
其次鄭家還占據了位於大琉球中間的北港,這裡是漢人最早到達以及開拓的港口。位於澎湖列島的對面,最適合福建地區的人口轉移,也是紅旗幫或者說鄭氏商行最重要的據點之一。
從淡水港到北港,大琉球的主要中心位置還是把控在鄭氏的手裡,但是兩端卻並不安穩。
畢竟大琉球雖然大,左邊是高山,只有右邊才地勢平緩一些,適合的港口卻不多。
位於大琉球北段最遠處的雞籠港,地理位置最為優越,三面環山,面朝東海,。數十年前就已經被西班牙遠征隊所占據,並且在此地修築了聖薩爾瓦多城,成為西班牙攔截荷蘭與日本商船的最佳據點。
而大琉球最南端的安平港,和呂宋隔海相望,最近兩年剛剛被來自馬尼拉的荷蘭人占據了,並且在上面修建了熱蘭遮城,是荷蘭在亞洲最重要的殖民中心以及主要港口。
荷蘭人與西班牙人一南一北盤踞在大琉球的兩端,而鄭氏則占據了大琉球中間的位置,若有若無的分開了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的直接交匯,在兩方的敵對勢力中保持了平衡。
大琉球氣候濕熱,雨熱同期,植被豐富卻也瘴氣密布,西邊的土地還算平整,越往東邊開墾越難。
隨著近些年大魏的天災人禍不斷,陸陸續續有著不少的大魏百姓一葉浮舟渡海求生,只為在這裡找到一塊能夠開墾的土地,而原本住在大琉球的高山族,一步步的隱藏在森林和右側的高山之上,時不時販賣一些鹿皮和巨大的喬木給漢人,也給西班牙人和荷蘭人。
剛剛和嶺南紅旗幫的汪一嫂船隊打了一仗,鄭一官狼狽的整隊休憩在淡水港,剛好接到了從琉球國帶著陳漁親筆書信的弟弟,他沒有在意田川松說要留在琉球國的消息,只是淡淡的問了一句孩子的情況,得到確定的消息後也不再關注。反而專注的看起來了陳漁所寫的那些移民條款,尤其是上面的那句:願與君一同,剪除夷寇、剿平諸盜。
這是妥妥的招安辭令。
紅旗幫的領頭之爭已經到白熱化的程度,鄭一官和汪一嫂各自已經是刀劍相向的程度了,畢竟一個是汪一的義子,另一個是汪一的妻子,都是在紅旗幫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從法禮上來說,也都有繼承紅旗幫的資格。
汪一嫂占據著嶺南到南洋的航運路線,而鄭一官則固守著馬尼拉到日本的航運路線,雙方爭的有來有回。正是因為過於旗鼓相當,紅旗幫的普通民眾也很分裂,不管選誰好像都有些不對,因此最近一年已經有越來越分散的趨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