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1 / 2)

-

胡泉一行人在江戶城待了三天,雖然極盡挑釁,但是除了第一天見面的時候德川家光有些沒繃住,後面卻一一忍耐了下來。

見狀,胡泉根本沒有一點客氣的意思,條件和要求換著花樣的提,不僅是東西,還開始開口要人。

德川幕府也不是傻,雙方你來我往討價還價了一段時間,還是恭恭敬敬的附上了各種財物特產,最後「護送」了他們回到鹿兒島,路上都沒有任何讓他們落單的時候。

預想中的暴起和暗殺,等到胡泉到了鹿兒島,才確定真的不會發生了。

雖然小命是保住了,但是胡泉的心裡還是有些失落的,一旦對方真的行動,胡泉不管是殺出去還是死在日本,永明城都要給他這個大魏使臣報仇,現在日本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的樣子,那可就真的可以千古留名了,作為軍人對於這個還是有點心嚮往之。

可惜,最後的最後,對方也還是隻眼睜睜的看著大魏將鹿兒島的這一片劃為了自己的地盤。

這是千百年來第一次,來自大陸的軍事力量正式入侵了日本的島嶼,並且在日本的地圖上狠狠的撕下來一塊口子,即使是當年巔峰時期的代元,數十萬大軍兩次渡海,也不過是落的一地雞毛的下場,還被颱風吹的東倒西歪,根本沒有形成有效的戰鬥力,也沒有現在大魏這樣的效果。

雖然吞掉的不是日本本島的地盤,只是偏遠的九州島一隅,其後面的象徵意義,已經足夠德川幕府難受的了。

宋時看著安然無恙回來的胡泉,沒有半點異樣,只是給他們接風洗塵了一頓。

因為就在胡泉的船到港之前,小青也從永明城飛回來了,帶來的還有賀章寫的回信。

龔敬收到宋時的信之後,就直接帶著永明城的剩餘海軍氣勢洶洶的去掃蕩海盜了,如宋時的指示的,其實相比石見銀礦,佐渡島的金銀四

山其實離永明城更近,不到兩天就能抵達,還是一個孤懸海外的小島,簡直不要太好拿捏。

不過當年德川幕府已經牢牢的掌控了佐渡島,出產的金銀已經是幕府賴以生存的支柱,而石見銀礦剛剛被開發不久,儲量和後面的勢力都不如德川幕府那麼顯眼,剛剛紮根的永明城並不適合對上日本最大的勢力,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搶占了石見銀礦,並且裝出一副並不知道佐渡島的樣子。

這並不代表,永明城就徹底的放棄了佐渡島。

只不過是時機未到,暫時寄存罷了。

龔敬只是帶著插上大魏軍旗的船隊在佐渡島附近轉悠了一會兒,探查了一下水域情況,順便剿滅了一些附近為害一方的海盜倭寇,對他們展示了一下大魏最新的火器技術,再體察了一下附近日本百姓的疾苦,順便對他們開放了永明城的貿易政策……

僅此而已。

我大魏可是正義之師,絕不會做出任何持強凌弱的行為,至於拖家帶口,攜金帶銀跑過來永明城貿易的百姓,那可是自由貿易!

-

宋時看著信紙上有些張牙舞爪的字跡有些好笑,不過看了一會兒就收了起來,最重要的還是現在鹿兒島的情況。

鹿兒島雖然叫島實際上卻是一個半島,和九州島陸地相連,自從宋時把鹿兒島上的僅剩的居民組織起來進行開礦和水泥製造業務後,隨著這邊的生活平穩下來,原來躲在深山之中的一些薩摩藩人,也跟著慢慢走了出來,見宋時統治下的鹿兒島井然有序,人人有飽飯,居然也跟著主動想要加入。

宋時自然讓擅長相人的下屬去探查過,做過倭寇手上有過殺人案的自然不收,看起來比較老實本分,願意憑自己的力氣吃上一口飽飯的那些宋時自然不嫌多。

原本被裹挾到薩摩藩,被迫流落為寇的大魏沿海民眾也有不少,很多都希望能跟著宋時幹上一年活,然後回去家鄉。也有一部分願意加入宋時的勢力一同從軍,宋時把這些人分了營,由老兵篩選。考慮到後面還要和鄭一官爭奪大琉球,手下能用的人和船自然是越多越好。

只是辛辛苦苦在永明城的耕耘還是比不上搶劫來的快,雖然薩摩藩的那三百條船,宋時能看上的不多,但是除了戰船之外,商船和漁船宋時倒是不嫌棄多的。島津家是真的窮除了這些船,但凡值錢一點的東西都被他抵押給了西班牙人換成火器,想著就是借琉球這一戰翻身,贏一把大的。

導致宋時頭一回打了個家徒四壁的破落戶,甚至還不如琉球國。要不是現在不好動長崎,宋時連長崎的那些荷蘭人都不會放過。

這一路攻城略地的火器花銷可不算少,不要是宋時前兩年不斷在永明城攀科技樹,改善了水碓技術和煉鋼技術,明確了火藥的標準比例,讓永明城在火器製造上也進入了快車道,成本被飛速的攤薄了。光是這兩波攻城的收穫就是個負收入,畢竟薩摩藩搶的琉球國的東西,宋時也不能拿了,她代表的可是天朝特使。

最新小说: 白公子 偽魔頭 上司他有女裝癖 暴君他如此難纏 快穿之快跑無良宿主殺瘋了 對照組女配傍上年代文大佬 救命!我被文物追殺了 回到那年稱王稱霸 一醉江湖 和毛茸茸無障礙溝通,農場被帶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