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連誇獎宋時的創意,畢竟之前的宋時再怎麼折騰對於軍隊的龔敬來說不過是**的小打小鬧,而涉及軍工的改進才是讓龔敬對於宋時刮目相看的關鍵。
這可是能直線提升軍隊戰隊力的關鍵。
龔敬看著還不到自己的肩膀高的宋時,心癢難忍,終於還是忍不住道:「不然你還是當我乾兒子吧!」
其實在船上的時候,龔敬就很看重宋時的腦子了,特地給他一個願望,以為他能自己順著杆往上爬一爬,結果這個孩子還是實心眼的,根本沒明白他的意思,隨便問了個問題,只是白白的浪費了。
到了永明城,把賀章收入了軍中,而宋時憑藉水泥入了都水監,他覺得孩子還小,可以再放放。
結果現在又是銀礦又是改進鳥統,他見獵心喜是真的有點忍不住了。
「我現在就可以去你家過禮,你娘親是個懂事理的,應該不會拒絕的……」
「啊?」宋時被龔敬這突如其來的操作差點驚到了腰。
她撓撓頭,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麼,最後小聲道:「哪個,我可能只能當乾女兒……」
龔敬仿佛被雷劈了一樣,不可置信的看著眼前豆丁一樣的宋時,雖然頭髮稍微長長了一些,被扎在了帽子裡。他一直以為宋時只是有些女相,但是她性格落落大方,一副胸有溝壑,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能保持一副處變不驚的樣子。
他以為對方只是比較早熟,卻沒想過對方會是個嬌滴滴的女郎啊!
誰家女郎會把頭髮剪成這個樣子!
誰家女郎會殺狼放火下礦上山,沉迷教書和研究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啊!
其實宋時真沒想刻意掩藏自己的身份,只是,這樣的時代,男人的裝扮確實更方便一點。
哪怕被拆穿了也沒有什麼,性別從來不是她身上的枷鎖。
只是龔敬是個好人,她不願意欺騙他。
她從龔敬的手下打聽過他的信息。
龔敬生在江南富裕之地,卻從小就不愛看書,只愛舞刀弄槍,一直以岳飛為目標,立志保家衛國。
16歲的時候就身高八尺力敵千斤,只是在江南,這樣的武藝不過就是淪為私鬥,所以他一到年紀的時候就去了戚家軍參軍,幾經轉戰剿匪除倭,也立下不少戰功。
後來戚家軍解散,他被遣送故里,卻又實在不甘心,就此放下自己心中的夢想,又去了遼東參軍。
畢竟遼東是整個大魏最強的戰力,只是到了遼東之後,龔敬才慢慢發現,這裡早已經成為真正的軍閥割據,山海關外沒有一塊官田了。
所謂的忠君報國守土安邦不過是一些故紙堆里泛黃的陳詞濫調,李家軍的士兵只知道有李家將軍,還有誰記得大魏的天子。
所謂的遼人守遼,何嘗不是一種無奈的妥協,而邊關每年數百萬的軍餉也是拖垮大魏的一根稻草。
龔敬畢竟在戚家軍中待過的,他知道一隻真正的士兵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他見證了戚家軍最強盛的時刻,他們一起將沿海的倭寇趕出來大魏的土地,也見識了朝廷的腐朽和黨爭對於武人的傷害,見證了戚家軍的解散與落寞。
龔敬實在無法苟同李家軍的所作所為,不過歷經世事,他也不會像個愣頭青一樣頂撞上將,只是無法一起同流合污壓榨手下的士兵。
加上龔敬打仗實在厲害,雖然一直被暗暗打壓,卻也在哪怕沒有任何派系支持也能連連勝仗。
他就像一柄刺刀狠狠的插進了李家的腹地,無法消化,也無法吞併。
所以最後,對於龔敬無可奈何的上司只能將他「高升」到了永明城,希望他做些築城守城的活計,老死在那偏遠的區域得了。
第52章 換爹龔敬始終記得他在戚家軍裡面所受……
龔敬始終記得他在戚家軍裡面所受到的教導:民養軍,軍衛民,才是大魏真正的軍民關係。沒有嚴明的紀律,擾民勞民的軍人與倭寇無異。
而他在遼東李家軍所見所感,又和自己的信念相去甚遠。
但是他無力改變這腐朽的一切,所以他領了命令,帶著願意和自己一起遠赴苦寒之地的將士們離開了曾經為之奮鬥的故土,去往更加天寒地凍之處,尋找一個新的方向。
他想過,不管如何,他總是在為大魏的百姓奮鬥的,哪怕死在女真對戰的戰場上,也算減輕了收復京師的壓力。
直到他遇上了宋時,提前用水泥建城,還找到了倭寇的銀礦,只要有了銀子,沿海的那些海商就會不要命一樣形成他們的後勤補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