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測試看的都水監的幾個工匠目瞪口呆,紛紛將宋時圍了起來,詢問水泥的特性和配比工藝。
然後被龔敬攔了下來:「這水泥的成分工藝都要保密,不該問的,就看看老子的刀。」
「宋時,你明天就去都水監那邊報導,職位少監,統管永明城的修建,就說是我這個代城主安排的,」
龔敬雖然是對著宋時說的,眼神卻看向都水監的那幾個人。
意思很明顯:「這人,我罩的!」
第18章 建城雖然才不到十月,但是永明城的天……
雖然才不到十月,但是永明城的天氣已經一日三變,迅速轉寒,好在水泥速干而且前期的地基早已挖好,只是因為海運的糯米遲遲不能到位耽誤了。
在和都水監的人員商量後,整體的物資調配頓時加快了步伐,不需要糯米熬煮之類的步驟,水泥的配置更加容易,容易挖掘的火山灰被源源不斷的運輸到作坊。
整個永明城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宋時有種土木老哥附體的感覺,雖然她對於土木城建七竅只通了六竅,但是架不住自己之前是個基建遊戲發燒友,跟著一群玩家組團開荒各種城建復原都試過了,基礎實操不行,但是提提意見由於角度新穎,大家還是很樂於接受的。
都水監的領頭的沈思沈大人,之前是都水監駐守京城的文官,也是因為京城失守後跟著皇室輾轉流落到邊防,然後又被安排秘密送到了百廢待興的永明城。
原本的城建之事一向是由工部主持,都水監還是以水利為主,現在人員稀少,只能趕鴨子上架。
因此沈思也不免因為缺人少器技藝缺乏而愁的發暈,能從頭到尾新建一所城市,那自然是難得的功勞和榮幸,但是自身能力他也有些許自知之明,而且永明城天氣怪異,他剛來就水土不服耽誤了不少時間,好不容易走完規劃,又因為地處偏遠,遇上糯米缺貨。
永明城近海,且靠近倭寇屬地,大海茫茫但是路線也就那幾條,後期的運輸不免還是會遇上倭寇。
這關頭能遇上了看起來對於城建有幾分想法而且出手就是水泥這樣聞所未聞的大殺器的人,沈思喜的就像撿到了寶一樣。
完全不管宋時人還沒自己肩膀高,就抓著宋時一頓拷教,從水泥的成分組合和礦物的獲取難度,以及替代物品,到南北方的建築差異城牆薄厚屋檐設計,恨不得一把把宋時腦子裡關於城建的知識都掏出來,看個究竟。
對於水泥的特性,宋時稍微一演示,都水監的人就懂了,還興致勃勃開展了裡面的各種礦物的比例研究,因為宋時知道的配比實在過於簡陋,她最多只能說出一份火山灰,一份熟石灰,四份沙這樣模糊的比例,頂多再加了一個加石子鋼條稻草,具體的分量比例她就只能抓瞎了。
都水監的人一眼就看出這比例絕對還有細化的可能,尤其是有些腦子靈活的,更是想要擴展沿用水泥的防水速干來把旁邊的破舊碼頭修建成一個港口。
「其他的我不論,城牆的修建和居民的住所才是重中之重,一切資源優先在這兩部分。」龔敬心中還有別的計劃,雖然他沒有明說,從他要求的側重點也能看出一二。
都水監的人和宋時自然應諾,畢竟整個永明城,龔敬這個代城主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本來也是由他全權負責。
城牆的建造和整體規劃署都水監的拿手好戲,宋時想要提的意見主要是如何在惡劣的天氣下的保暖問題和為了解約材料的集中居住設計問題。
宋時原本是要搬出李家軍的臨時營地的,因為她獻出的水泥研製技藝,龔敬直接大手一揮,把一個單獨的帳篷劃給了宋時,也是考慮到她的安全問題,還派了兩個親兵跟隨。
宋時一開始還有些彆扭,後面習慣了倒也沒說什麼,白天在都水監忙完了以後晚上依舊雷打不動的去教書。
只是一開始溫度還好,雖然轉
涼了,點個篝火大家還能坐的住。
但是慢慢的天氣越來越冷,哪怕點了一圈篝火也只是緩解,宋時的夜校計劃也不得不先減時了。
雖然之前宋時還教了大家硝制皮草的方法,因為永明城附近的森林確實茂密,宋時和賀章之前去探查地形的時候還抓了不少野味打牙祭,她把能收集的皮子都處理了下來,也在夜校的時候教給大家處理皮子的技巧。
李家軍也派出了專門的打獵隊,指導著居民一起,專門上山搜取一些皮子,肉就用來改善伙食,而皮子就留著,由宋時指導的小作坊處理。
畢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著寶山,沒道理人就得冷死。
之前賀章送的大氅也派上了用處,雖然上課的時候多了些顏色各異的毛茸茸,但是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夜校還是不得不暫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