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大集體裡,人們干多干少,都拿一樣的工分,磨洋工的和認真幹活的,最後可能分到的糧食一樣,久而久之,誰還會有激情?
也是在今年,外地某個村子就私下籤協議,包幹到戶,到了第二年一算,這一年的糧食產量,居然等於之前好幾年的總和!
後來那個村子所在的縣裡領導,也指示叫繼續這麼幹,後來省領導也支持,並且把這個村子的情況寫成詳細材料上報……
然後就是,在全國範圍內都開始實行包幹到戶。
說起包幹到戶,後來的人都知道那個村子,但實際上,在那個村子之前,已經有不少地方在試著小幅度改革。
畢竟,太窮了,窮到都活不成了,那只能求變。
只是很多村子的改革,就是像現在劉蘭香說的那樣,把村里人分成幾個小組,再把田地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組田地,真要說起來,那一個小組也算是集體嘛,能糊弄一下。
這樣做也是有利有弊,等於把大集體分成小集體,規避了分田給個人的政治風險,效果也會有一些,但弊端也不少。
沈南星就對劉蘭香說:「既然干都幹了,那為什麼不一步到位,直接分田到戶,包幹到戶。」
劉蘭香被嚇了一跳:「這……」
「窮則變,變則通。國家不會叫群眾活不下去。運動已經過去了,國家在尋求發展,即便老百姓走錯了路,可老百姓窮得飯都吃不上,沒讀過幾天書,能認識自己的名字都勉強,最貧最苦最難的一個階級,沒有殺人放火,就只是想給自己掙口飯吃,能有多大的錯?就算是錯了,國家也有義務給教育糾正,而不是像舊社會那樣,動不動就砍頭滅族。最壞的結果又能成什麼樣呢?」
*
這個六月,沈南星在學校極其繁忙。
數理化的思維導圖已經全部在報紙上刊登完畢,沈南星的數理化複習筆記,各科的母題,也都已經完成。
在學校老師的領導下,全校同學已經都使用她的複習筆記整體複習過一輪,正在進行第二輪。
對那些母題,也基本吃透。
不光是高考班在這樣學習,高一那邊的老師同學也都在用那套複習筆記搭配知識點思維導圖進行學習。
其實現在高一那批學生的基礎也很薄弱,沈南星的知識點總結歸納,是從初中知識點開始串聯的,高一的學生們現在就開始學,等於是給明年高二畢業班打下基礎了。
學校里的學習氛圍,極其濃厚,所有人都在爭分奪秒。
梁嘉年也習慣了根大家一起學習,這裡每個人都特別積極,身上有著仿佛能把人給燒著的學習熱情,積極,朝氣。
梁嘉年覺得很舒服。
主要是身體感覺也很舒服,沈南星的醫術確實好,自從喝了她開的藥,他的腿就很少再疼了,他現在已經可以自己騎自行車上學放學,雖然他媽總是不放心。
他現在胃口也好了很多,雖然不愛說話,但跟同學們相處的挺好。
最讓他感興趣的,還是沈南星分享給大家的知識點思維導圖。
他從未想過可以把知識點這樣串聯起來!
雖然中斷了學業很久,但他底子還在,如今又有了特別好的方法,他撿起來的速度很快。
在班上,同學們以前最喜歡問劉蘭香和學習委員問題,如果大家都討論過實在是不會了,才會去問沈南星。
其實沈南星性格很好,誰問問題她都會詳細解答,但不知道為何,大家對她總有種說不出的距離感,或者是敬畏感?
實在是討論了不會的,才會去問她。
現在有了梁嘉年,大家反倒是更喜歡問梁嘉年問題。
梁嘉年融入的很好。
梁書記自己不方便過來,他妻子周佩玉,隔三差五總往沈南星他們住的院子跑。
談老太做菜又好吃,周佩玉就說嘴饞,跟談老太學做菜。
反正每回來都不空手,怎麼拒絕都不行,也就隨便她了。
以前學校是不上晚自習的,因為沒有燈泡,點蠟燭的話,也沒有必要,畢竟運動了那麼多年,也沒有大學要考,誰會去上晚自習。
今年開學之後,同學們都覺得時間不夠用,晚上的時間,都自發在教室里點著蠟燭學習。
通常是前後左右,四個桌子拼在一起,大家圍坐著,點一根蠟燭,蠟燭由著一組的同學們自己花錢買,差不多每個人一星期得出一根蠟燭。
可即便如此,這一星期的一根蠟燭,也不是誰都能拿出來的。
再者就是,在到處都是紙張的教室,點蠟燭還是比較危險的。尤其是某些同學晚上想要多學一會兒,別人都睡覺了他還在教室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