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恕看著她訕訕一笑,然後擺擺手,便算是同意了。
事到如今,柳大人已經沒有阻攔的理由,只好側過身來讓道放行。有人牽了一匹馬來,讓楊思煥騎了上去。塵土飛揚中,沒人察覺,有個身影站到了不遠處的大樹下,靜靜地看著楊思煥離去的方向。
樹影微微晃動,風微微吹動那人的衣擺,他的眼中滿是冷漠,好像在看一齣戲。
第128章 都督要見你
大火燒山,困死了多戶村民,偏又遇到都督路過尋訪,此事非同小可,在旁的一眾官員各懷心事,誰都不想擔這個責任。
彼時楊思煥作為太康縣的知縣,主動站出來說出那番話,一下子就打破了僵持的局面。
眾人看著楊思煥果然帶頭衝進火場,一下子不見了蹤影,竟都鬆了一口氣,都改看起熱鬧來。
有些甚至私底下低聲閒聊起關於楊思煥的種種。
宋世恕則坐在車裡,默默望著眾軍士消失的方向,就隱約聽到有人略帶戲謔的口吻低聲說:「我當是誰,原是京中來的那位。」
宋世恕便問一旁的柳大人:「方才那知縣,可就是先前在禮部做過侍郎的那個?」
柳大人道:「是她了,她私降賦稅,還拒繳府衙公稅,我手下命人去催,她竟把自家的後門拆掉,在上面寫字,著人送到衙內。」
柳大人話音未落,就聽旁邊宋世恕的貼身隨從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柳大人正要再說什麼,就聽噠噠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有人翻身下馬,環顧四周朗聲問道:「請問宋同知何在?」
宋世恕聞言,挑開車帷沉聲應道:「什麼事?」
那人回過頭,拱手向宋世恕見禮,直道:「宋大人,我家家主請您過去敘舊。」
此言一出,眾人都好奇的把目光投向來人,只見她一身猩紅的戎裝,腰間的長劍因為常年磨礪,在山火的照耀下熠熠生光,這身裝束,顯然不是尋常宅邸的衛兵。再看她的馬的轡頭,亦有朝中二品武將才會有的麒麟紋。此時此刻會出現在這裡,此人定是定北大將軍兼都督的親信無疑。
眾人交目相望,不禁感嘆難道宋世恕與都督竟真的是故交?怪不得她輕易就能借得那麼多兵來救火。
宋世恕卻說:「你也看到了,如今火情如此艱難,我如何脫得開身?」
那人順著她的目光,轉頭也看了一眼將要被大火封死的山路,說道:「我家家主說,她料您會這樣說。」
宋世恕揚起臉來看了片刻,才道:「也罷。」此刻她似乎想起多年前的樁樁件件,心底冒出一個聲音:「在她心裡不過是幾條人命,有什麼了不起的。」想到這裡,她嘆道:「我這就去見她。」
第129章 第129章宋世恕離……
宋世恕離開火場不久,身為右同知的柳大人便打道回府了,留下面面相覷的一眾小知縣。
柳大人的車行了一路,徐縣丞就在後面追了一路。因才離開人群,縣丞不好大聲喊叫,只是死命地跑,甚至跑丟了一隻鞋,直到柳大人的車拐了個彎,行至無人的小道上,她才左顧右盼,上氣不接下氣的喚了聲:「柳大人…」
車夫似乎聽到有人在叫喊著什麼,有意勒了韁繩,卻聽柳大人漠然開口:「休要多管閒事,一心趕你的車。」
於是徐縣丞就眼看那才要停下的車又快起來,拐了個彎,很快消失在自己的視野中,她一時氣短,當即就癱坐在地,但她像是突然想起什麼,馬上連滾帶爬的繼續追趕上去。
徐縣丞早年家境尚可,一心好學,然而終究沒有入仕的運氣,早年被選為佾生,家中老母耗盡家私替她捐了個國子監生,卻見她蹉跎幾載都不上榜,後來索性以佾生的身份補了太康縣丞的職,這一做就做了半輩子縣丞。
太康縣上任知縣便是柳大人,這個柳大人同徐知縣一樣,是個十足的釘子戶,在太康這個窮縣衙,一紮就是好多年,所以說昔日的兩個人是上下級,更是老熟人。
外人面前,柳大人對徐縣丞頗有關照,即便左遷至同知,也不忘時不時照拂一下遠在太康的徐縣丞,別的不說,就說徐縣丞前一個夫郎早逝,留下一雙多病的孿生女兒,倆孩子自幼就在藥罐子裡頭泡著,光靠徐縣丞在縣衙的餉銀很難度日,這些年多虧了柳大人的接濟,否則徐家的兩個病秧子也活不到現在。
不知道的還以為柳大人只是心善,卻不知她背地裡做了多少見不得光的事,徐縣丞便是極善遮光的人。是以柳大人越是身居高位,越是不會怠慢位卑身賤的小人。
柳大人前日就聽說徐縣丞的女兒舊病復發,需要一大筆錢,早就知道徐縣丞要來找她,卻不曾想她竟如此明目張胆,在這個節骨眼上當眾追著她要錢來了。
柳大人想到這裡,心中越發煩悶,終是撩開車簾嘆了口氣:「罷了,停車!」她想,一切到此為止吧。
馬車甚至打了個彎,回過頭去,迎上了氣喘吁吁的徐縣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