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2 / 2)

「基本確診為意識永寂。」

無論什麼時代,無論文明如何進化,醫院都是「道德」與「本能」爭奪拉鋸的「制高點」。

「更直觀易懂的叫法是:意識完全死亡,或意識消亡。是極其罕見的病症。」

熟悉的診斷讓宣爻僵在原地,腦中浮過成堆亂七八糟的聯想。

自粒子醫療技術從發展中文明域誕生的那一刻起,醫療手段就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迅速進化至包括但不局限於各種細胞級修復。

數十年後,甚至連腦神經細胞都能完整復原。

醫療水品的突飛猛進,也促進了星際探索與遷徙的迅猛發展。

再短暫的數十年後,人們就重新定義了「腦死亡」的「概念」。因為即便粒子修復技術修復了人們包括大腦在內的所有身體細胞,依舊有一些人突然陷入了另一種概念上的「腦死亡」狀態,無論使用什麼治療手段,都也沒有再甦醒過來。

雖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人,可這毫無疑問也成為了研究繼續突破的主要障礙。

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相關研究逐漸印證了另一個曾經只存在於人們臆想之中的「東西」,東星系把它稱之為「精神」,而西星系將其稱之為「靈魂」。

這個藉由對大腦的深度研究而印證的質級飛躍結論,很快就讓更多的科學證據尋找到更多關於人們的精神世界的確是存在的證明,也讓生物和醫學相關的學科出現了一個嶄新的關於「只有意識的消亡才是生命不可逆轉的終局」的有利證明。

這就是:意識永寂。

儘管這個結論的名字看起來略帶文藝氣息,但從它被科學印證的瞬間,就註定會圍繞著它開始繼宇宙遷徙探索後誕生出新一輪「科技革命」,並獲得革命所帶來的超高速發展及紅利。

人們很快在原本的「網絡」基礎上,得以利用「精神世界」來構建並升級出精神網絡、精神能量等多種多樣的使用範疇,讓原本只停留在幻想和理論階段的「精神力」,很快從研究領域被轉化為民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生活配套設施」。……由此,納米級大小的輔腦應運而生,代替了原始文明域所泛用的手機,成為每個人的必備物品。而與手機相比,輔腦終端甚至不需要手指去操作,只要一句話、一個念頭或者一個神經信號的傳遞,就能迅速響應,幫助人進行學習、工作、輸入輸出、消息傳遞、互動社交、娛樂遊戲等等。除了不能向人們的大腦「直接灌輸」知識以外,輔腦終端的應用場景涵蓋面之廣泛,簡直堪稱星際時代的發明之最。

人們因此仿佛同時擁有了兩個大腦,只要善於利用輔腦就能間接促成了又一輪與其相關衍生產品的開發,間接或直接的促進了文明更上一個台階。

一切相關領域以此為界限,出現了全面大飛躍,很快就讓人們探索的足跡擴大到更加廣闊的宇宙範圍。

當人們終於成功探索到宇宙的邊緣,人們就此進入亞高文明。

當人們終於成功抵達宇宙的邊緣,人們就此進入了發達文明。

遺憾的是,當人們抵達宇宙的邊緣,對自身的探索也抵達了終點。

人們再一度失去了探索的目標,不再有宇宙冒險與探索,不得不重新回到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靜待下一輪科學發現所帶來的大爆發降臨的同時,不得不面對精神世界所帶來的飛躍突然就被按下停止鍵的茫然若失。

而後,當更高一級文明域的人發現自己能意識到更低一級文明域的存在,可彼此卻既不能跨越文明域的差距,也不可能改變任何歷史的時候,一切向宇宙和自身的探索都戛然而止,原本好不容易藉由探索宇宙而合二為一的人類文明也因為文明的差異化,逐漸分開並固定為東西兩個星系。

藉由文明差異的分離跟戰爭的分割不同,兩個星系彼此間沒有任何衝突,卻也永遠無法苟同彼此。

就這樣,從亞高文明開始,「死亡」又被賦予了一種嶄新的定論——任何完整的人類生命體徵都必須由基因與精神雙重匹配並存活才能確定其「生存」狀態。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樣,無論使用什麼手段,都會陷入「死亡」。

即是說:無論缺少健康的身體,還是失去了健康的精神,人們都必須面對死亡。

而實際上,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的健康,都能得到某種程度上的妥善治療,讓死亡率迅速降低。

除了人本身的壽命被局限於精神與身體的斷層而無法繼續延長之外,人們已經變成只需要面對疾病並治療,卻在大多數時候不用面對絕症與死亡了。

除了「意識永寂」。

「意識永寂」是一種身體和精神都沒有任何致病前兆,卻總是會突然出現的疾病。

它被泛稱為「新型癌症」,但它卻不像癌症那樣可以治癒,而是從精神與身體兩方面都完全束手無策的狀態。

其罕有程度,讓其從出現至今所有的公開統計數據中均顯示,自第一例被確診的「意識永寂」出現開始,包括跨越數個文明域內的所有星系與維度範圍內,其發生概率都低得超乎想像,僅有區區兆億分之一。

最新小说: 「驕」滴滴 暴躁太子的哭包伴讀 蛇蛇今天也沒變成辣條呢 大王,此奸臣不可留 折辱的陰鬱皇子登基了 精神病發現世界終於癲了 我魚呢[種田] 嬌軟菌妃今日科考上岸了嗎 路邊的野男人可以撿 一不小心和鬼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