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輕輕嘆息,緩緩道:「有歸玉操持,朕無憂矣。」
「全賴同僚出力,」沈持說道:「陛下盛德,臣萬萬不敢居功。」
「董愛卿想到滇地去任職,」皇帝點點頭說道:「沈愛卿以為如何?」
沈持又朝董尋看了一眼,似乎答非所問:「……陛下,滇地遙遠,氣候與飲食與京城差異極大。」
他心道:光這麼遠的路對董尋這個病美人來說都是一道大坎,遑論瘴氣與其他了。
皇帝蕭敏聽後笑了:「董愛卿,你還是呆在京城朕身邊吧,這樣你祖父也好放心些。」原來董尋是河東大儒董真的孫子。董真曾是與王淵齊名的大儒,都在朝廷中做過帝師,故而與皇帝很相熟。
董尋的面色變得微微失落:「是,陛下。」
「在京城也大有可為,」皇帝蕭敏意味深長地看了沈持一眼:「年初蕭相致仕了,他手裡的事情,以後沈愛卿跟董愛卿幫朕打理打理。」
沈持與董尋對視一眼,微有些忐忑地說道:「……是,陛下。」
「走吧,」皇帝蕭敏說道:「先去上朝,等上完朝,你三人再回來,朕還有事。」史玉皎雖解甲,但還未去兵部交還帥印,故而這兩日還得跟著文武百官上朝聽聽群臣議事。
朝廷上一如往昔,御史言官最為活躍,口水直濺噴完這個罵那個……
六部官員兢兢業業地奏事……
沈持聽得頭疼,一個時辰後,皇帝蕭敏命退朝,他又回到上書房。
皇帝蕭敏命大太監丁吉:「把十皇子抱來。」
一會兒一個乳娘牽著個四歲的孩子來了,烏溜溜的大眼睛,皮膚很白,但是手上卻有幾道擦傷,看著像是跌的。
「十皇子頑皮。」皇帝帶著笑意說道:「每天在花園裡招貓逗狗,還不叫乳娘和宮女跟著,受了傷也不哭喊。朕拿他沒辦法……」
反觀雍王蕭承彧身上的衣裳,一粒塵土都不沾,非常的矜貴,那才有個皇子的樣子。
十皇子進到上書房後他看了看沈持,又看了看史玉皎,問道:「你是史將軍嗎?聽說你在西南待了十幾年,對嗎?我還聽說那裡有名貴的藥材,對吧?」
眾人都不解他為何要這般問,十皇子又說道:「我母妃病了,吃了宮太監開的藥。兩三個月來都不見好,若有名貴的藥材,何不讓我母妃吃吃試試?」
後宮的德妃鄭瓊今年九月份臨盆時難產,生了兩天一夜也沒生出來,眼看著她快要不行了,太醫院請示皇帝蕭敏,問保大還是保小,皇帝下旨保大,穩婆立刻去找了秤鉤來放在沸水中煮。
古代產婦難產時,若是保大,就用秤鉤把胎兒活生生勾出來,不再管其死活。
就在準備動手的時候,鄭瓊忽然醒過來說道:「你們都出去吧,讓我自己生,我能生下來。」
她覺得這次蹊蹺的很,每每快要生下來的時候,就有人把孩子再往她肚子裡推一把一樣……她不知道的是,大皇子莊王蕭承鈞早在她起初懷孕的時候就買通了宮中的太醫和穩婆,要在她臨盆時做手腳……
把人趕走後,她冷靜地抱著床榻上的柱子,呼吸,用力……半個時辰後終於產下一女,她卻因精疲力竭失血過多,幾乎丟了命。
所幸誕下的小公主長得據說跟過世的賢懿太后一模一樣,其實跟皇帝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皇帝頭一眼看見愛女就喜歡的不得了,連帶著對鄭瓊也比較上心:「傳旨下去,朕要德妃好好的,如果有閃失,你們整個太醫院就等著陪葬吧。」
太醫們害怕了,輪流值守在臨華殿,個個拿出畢生絕學,這才保住了鄭瓊一命。
但因這次生產艱險,她落下了病根,身體虛弱到不行,出了月子也不見好轉,終日臥病,不離醫藥。
眾人一驚,連皇帝都跟著一驚,四歲的小孩子竟說話竟如此有條理清晰,目的明確。
第194章
鄭德妃病了?
沈持和史玉皎對視一眼, 又看著十皇子說道:「殿下,藥材是有,只是是藥三分毒不能亂吃, 要大夫對症下藥才行。」
提到鄭德妃的病,皇帝蕭敏也發愁, 他微皺了下眉頭說道:「福滿,西南土司先前進貢了不少的名貴藥材, 有三七,滇重樓, 還有天麻……太醫已經在盡力為你母妃調養身體了。」
大約他年幼失怙的緣故, 不忍看著一雙兒女失去娘親, 很是把鄭瓊的病放在心上。
十皇子聽了他父皇的話說道:「可是宮中的太醫先前沒見過西南的藥材,他們又怎麼會用呢?父皇何不請一位當地的名醫來, 那用起來才得心應手吧?=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