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萬歲爺,」丁吉說道:「前些日子陛下賞了他京郊百畝良田,這次……老奴一時還真想不起來。」他不敢妄言,稍稍提醒一點兒趕緊打住了。
皇帝蕭敏略一思索:「加封史玉展為昭武將軍吧。」
丁吉聽後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萬歲爺……」這不在說沈持的事,怎麼忽地略過去直接論軍功封賞史玉展了呢。
可史玉展才多大,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呢,更何況這次的軍功也不能一下子晉升為昭武將軍啊。
這可是正五品的武官官階呢。
皇帝看了他一眼:「朕這次就不賞沈歸玉了,等他和史愛卿回京後再說吧。」
丁吉恍然:「老奴明白。」他懂了,皇帝破格封賞史玉展,這是想讓史玉皎儘早解甲攜夫沈持歸京啊。
他心想:等一回京,那還不得賞個大的……
次日在早朝上,群臣聽說後一片山呼萬歲的恭賀聲,替朝廷高興。禮部侍郎李叔懷進言道:「漢代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稱呼西南各蠻夷為『昆明』,臣聽著比『鴨池』二字強些,陛下,將『鴨池城』改為『昆明城』怎樣?」
「『昆明』二字不錯,」皇帝說道:「傳旨,置昆明府。」
百官齊聲應「是。」
及至讓吏部舉薦治理鴨池城的官吏,尚書穆一勉說道:「黔州府鹽務官唐注進士出身,處事周全,且他在西南歷練多年,臣舉薦他為昆明府同知,至於知府,臣一時尚不起誰能勝任。」
皇帝點點頭:「嗯,先任命唐注為同知,讓他即刻赴任,安民。」
他舉薦唐注到昆明府當同知,皆因鶴州置府有了離得近的鹽井之後,黔地的鹽務已十分容易,歸於通判名下便可經辦,不用再單獨設鹽務官了。
唐注這幾年高升不斷,真叫人感慨人跟對了,水漲船高,仕途上自然得以順利升遷。當然,唐注也確實才幹過人,可謂沈持這個強將手下無弱兵啊。
皇帝又說道:「沈歸玉的同年,朕記得有幾個年輕人,徐照真,李頤,賈嵐……如今都在哪裡?要是有才幹的,擢升昆明府的官職,到那邊去歷練歷練。」
「是,陛下,」穆一勉說道:「臣這兩日便擬名單。」
左丞相蕭汝平也諫言:「陛下,臣前幾日拜讀了沈大人的《平西南策》,中有一條,讓戍軍在西南設衛所,命將士十分之七屯田耕種,餘下三分人數守城……臣以為,如今時機已到。」
大理段氏一完蛋,今後打仗少了,戍軍能抽出人丁來屯田耕種,以便在一定程度上自給自足。
前一陣子,皇帝蕭敏下旨讓群臣瀏覽沈持兩三年前寫給他的《平西南策》,不少人讀了之後記憶深刻。
「陛下,讓西南戍軍設衛所屯田的時機已到,請陛下降旨。」群臣附和蕭汝平道。
皇帝說道:「可。」遂命兵部擬公文,在滇地置衛所,多數將士墾田耕種,一小部分操練戍守。
……
朝廷的任命公文送達的快,十月底,唐注趕到昆明,新官上任。
大理王宮臨時改成的官邸之內,沈持端坐案旁,見到唐注之後滿臉笑意:「唐大人。」
平日裡面癱的唐注,臉上卻是一紅,脫口應道:「沈大人高明,還挺黑……」說的是拿下大理段氏的手段。似乎意識到說錯了什麼,又止住了話頭。而脫口而出的那半句話,就像沒有脫離韁繩的快馬,橫衝而來,但並不令人生厭,完全是老熟人之間的調侃。
沈持先是一愣,繼而一陣爽朗大笑:「我與大理段氏,是黑吃黑……」
「不過很快你也要黑起來,以後你我都一樣,就不要烏鴉笑豬黑了……」接手昆明城半個多月後他發現,果然如段仲秀所言,這裡的豪門富戶勢力很大,刺頭很多,不用點雷霆手段怕是治理不好的。
第190章
唐注哈哈大笑, 用手比劃了個磨刀霍霍的樣子:「多謝沈大人提醒。」他隨時做好殺「雞」——城中愛惹事不安分之人的準備。
殺雞儆猴是新官上任管用的手段之一,就看誰沒眼色往刀尖上撞了。
不過,城裡的豪門富戶很給面子, 一直到十一月底,都消消停停的, 沒有人生事。
隨後兵部的公文發了過來,除了封賞立功的將士外, 開始設衛所——即命史玉皎的三萬戍軍以每五千人劃分一個衛所,統共六個衛所, 每個衛所又以千人一組, 設為千戶所, 千戶所又以百人為一組,設為百戶所, 以昆明城為中心, 設昆明衛,移駐四個衛所, 另外兩個留在鶴州, 為鶴州衛, 命將士就地定居,向外圍屯田,漸漸擴大耕種的田畝數。
亦耕亦守。
這就是被史官記錄在昭朝名相身上比較有名的「廣戍兵,增屯田, 足兵食。」邊防之計, 很是為後人稱道。
十二月初, 年將盡,雪花飛舞在竹林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