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手把那塊兒地看起來。
魏淳:「是。」
皇帝又瞧著左丞相蕭汝平說道:「這次不必從朝中派使臣出使大理國再商議此前開礦的契約,黔州府離得近,就從黔地挑選一位能官吏去一趟吧。」
「黔州府鹽務官唐註上任已有一年半,」蕭汝平回道:「把黔地鹽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是個可用之才。」
他看著沈持:「此人乃是沈大人舉薦,沈大人真識才啊。」
皇帝瞧了沈持一眼:「就讓唐注去。」
……
後來,九顆金珠送到大理王段思倉,他非常滿意,連眼睛都瞪直了,抓在手裡瞧了半天。
以至於當我朝的使臣說出大萬山開採出來是銅礦的事情之後,他竟然沒有惱羞成怒,只淡淡說道:「銅礦就銅礦吧,還按照原來的約定分成,如何?」
反正只要給他金子就成。大理丞相段弼進言向金沙水發兵:「王上,咱們不若出兵把金礦給占了。」
拿在自己手裡該有多好。可遣探子一去找才知道,昭朝早已秘密派了數千人的將士把金沙水發現金珠的一帶給守了起來,那裡的地形易守難攻,他們要派兵去打,至少要出動數倍的兵力,一旦抽走,又怕黔州府的昭朝將領史玉皎趁機帶兵偷襲,是以沒敢輕舉妄動。
而我朝民間不少愛好遊歷之人,聽說此事後紛紛請求朝廷和大理國協商,發放通關文書,到金沙水畔遊歷。
戶部就此給大理國寫了封信,他們收到後,覺得,商人來往大理國,可以增加稅源,可以帶來中原的商品,便在設置極高的商稅後同意了。
於是這些愛好探險的人士扮作行商,還有一部分真正的饞大理國市場的商人,聚集了兩三千人,浩浩蕩蕩到那邊去了。
沈持:去的人越多越好,他在《平西南策》裡頭的第一步,就是建議讓我朝治下的子民去往那裡生計或定居,俗稱的移民。
第150章
在美好願景的激勵之下, 他很快將《平西南策》的文稿修改完畢,呈送御覽。
此文通篇沒有修辭,只用最簡練的文句獻策如何向西南移民、屯田、戍軍等事宜, 朝廷每一步要做什麼事情都寫得一目了然,皇帝蕭敏看後說道:「真實用文也。」
幾日後, 他把戶部尚書秦沖和與兵部尚書魏淳召到上書房,讓他們也讀一遍, 二人瀏覽之後贊道:「看了此策,臣胸中豁然雄心起, 只覺得大理國易圖, 也值得花費一番謀算。」
蕭敏看著他二人說道:「就這麼辦, 一步一步來,不要急, 西南那片土地, 早晚是我朝的。」
秦、魏兩老大臣相互對視一眼:「陛下,只是此事重大, 非一朝一夕可辦成, 不知誰來主持?」
皇帝蕭敏的手指輕叩擊兩下御案:「兩位愛卿先行籌備, 」戶部要物色移民,兵部要時刻保持對大理國的震懾之勢,他說道:「戶部右侍郎空缺,明年開春之後, 讓沈歸玉補上去吧。」
戶部官職, 有左右兩位侍郎, 左侍郎掌賦稅錢糧,右侍郎管著戶籍田畝,正好經手移民、屯田等事。
他覺得京兆府的事兒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換個人同樣可以治理,而如今西南的事為最要緊,於是生出擢沈持為戶部右侍郎,以巡視黔州府開礦的名義前往常駐,實則是準備動用手段對付大理國,將其納入王治之下。
「臣也是這麼想的,」兩位老尚書齊聲道:「沈大人是上佳人選。」
「嗯,」蕭敏說道:「二位愛卿退下吧。」又命宣吏部尚書穆一勉來見他。
不大一會兒,吏部尚書穆一勉來到上書房,聽說要把沈持從京兆少尹的位子上挪去當戶部右侍郎,問道:「那京兆少尹,陛下有意讓誰來擔任?」
蕭敏:「朕看林瑄林狀元不錯,正好讓他去歷練歷練。」
「沈大人年方弱冠,」穆一勉躊躇道:「就當上戶部侍郎會不會太過年少?」比他資歷深的多的是。
不如讓沈持先當個戶部員外郎,再歷練幾年。
蕭敏:「漢朝驃騎將軍霍去病年少便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朕的沈愛卿雖是文官,可做的事情與霍將軍一樣都是開疆拓土的大事,這樣一比較,穆愛卿還會覺得他年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