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載雪瞧了他一眼:「比上回見你胖了些。」前年年底沈持從黔州府任上回來,路過秦州府時他們匆匆見了一面,那會兒他瘦得臉頰凹陷,太單薄了。
「是啊,胖了,」沈持笑道:「我以後可能會一年比一年胖,他年致仕回到祿縣,詩句這不就有了,『少小離家老胖回』,怎樣,我作詩進步了吧?」
孟度贈他以一雙好大的白眼:「以後別說是我的學生。」
沈持心說:晚了,這京城還有誰不知道咱倆的關係,哼哼。說完他們又壓低聲音說起同鄉周大珏之事,都怪痛心的。
「你們好好歇著吧,」思及他們是來會試的,沈持不便久留:「一切等考完再敘。」
……
很快出了正月,下過頭一場春雨之後,放眼望去,柳芽冒頭,一抹淡黃影影綽綽,似有若無,裹著春雨的潤澤明亮,萬物繽紛的季節來了。
滿京城人都在迎花朝節,連宮裡頭的嬪妃們都挖空心思湊熱鬧。
周淑妃令宮女採集桃花剛冒出來的花苞,又嫩又澀味薄,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桃花糕,分給宮裡的妃嬪們嘗鮮,一舉贏得了皇帝蕭敏的歡心,夜夜讓她伴駕,似乎又一如從前那般寵冠六宮的時候了。
她還特地命人給沈家送了一屜,說要沒沈持主持花朝節,就沒有她這個吃法了。周淑妃眼下對沈家的拉攏之意十分明顯。
沈持:也不能無端和周家作對,該來往的還是要來往,只是不深交就好。
反正繼沈家大房和三房回祿縣之後,沈山老兩口也準備走了,他們家中只有朱氏帶著仨個女郎外加一個沈煌,他爹說開春想去京郊墾片地耕種,人少,幾乎沒有會滋事的,適當與京城權貴來往不要緊。
他一心一意操辦二月十五日的花朝節,除去各地的花商湧進京外,向京兆府報備的還有歌舞、百戲、蹴鞠、鞦韆、斗花草、選官仙……等民間節目應有盡有,想來節日期間賞花人必能遊玩於斯,陶然於斯。
然而到了初七日,大理寺卿賀俊之遞了一道奏摺進京,揭發二皇子蕭承稷借著花朝節的機會,讓花商以運送花為掩護,私運甲冑進京,意圖謀反。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這麼說吧,除了兵部和戍邊的將士外,在當朝,任何人不得私藏弓弩和甲冑。
這是禁令,一旦涉及甲冑,罪名是相當高的,藏三件就是死罪。
《水滸傳》里楊志敢當街賣刀,魯智深隨便找個鐵匠鋪子能打件兵器,但沒有人敢賣甲冑,也沒有人敢給別人打造甲冑,名將周亞夫就喪命於私自購買幾副鎧甲。
……
這是捅了天的大事。
皇帝蕭敏接到奏摺後跌坐在龍椅上,立即傳令京中的御林軍衝進二皇子蕭承稷的府中,果真搜出來一副精良鐵甲。
滿朝文武都被震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心道:這二皇子的腦子沒長在他自個兒身上啊?甲冑都敢碰。
皇帝下旨立刻召大理寺卿賀俊之回京,徹查此事。
下了朝,京兆尹溫至嚇得腿發軟:「沈大人,這事兒會不會波及咱們京兆府啊?」
賀俊之在摺子中說,制一副鐵甲先打磨甲片,差不多需要兩千左右的甲片,還需六千個零碎部件,最後用絲線穿在一起便是一副完整的鐵甲。
商人把這些甲片埋在花盆裡,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地運了進來。
這不是在指責京兆府失職嘛。
沈持:「溫大人,咱們京兆府每放進一輛載重馬車,都會細細搜查,一副鐵甲重六十多斤,就算把甲片放在花盆裡,也不可能逃過衙役的眼,溫大人莫急。」
說完他心中冷然:賀俊之回京,很好。
第137章
當初沈持勸賀俊之離京的時候, 他們說道漢代酷吏郅都——此人要是沒有逼死漢景帝的大皇子劉榮,在洗去酷吏的名頭後怎麼還會落個身死的下場?
賀俊之不吸取郅都慘重的教訓,竟如出一轍把手伸向皇子, 嫌自己的命太長了吧。
回到京兆府,溫至驚魂甫定:「沈大人, 偏在這個時候出事,這花朝節咱們辦還是不辦……」
要他說, 乾脆就不辦了吧。省得惹上更大的麻煩。
沈持:「溫大人,辦與不辦, 花朝節都已經開始了。」
大街上到處擺滿了各種盛放的盆栽花, 出門遊玩的男女將大朵的鮮花簪在鬢側招搖過市, 女郎們著紅裳的簪黃花,著紫裳的簪粉白花朵, 有人鬢簪牡丹, 衣領也繡著牡丹,更有別出心裁的男女照著十二花神卡上面的裝束扮上的……
文人士子們也蠢蠢欲動。
「春到花朝染碧叢, 枝梢剪裁裊東風。」這是翰林院侍講學士薛漵為花朝節賦的詩。
「百花生日是良辰, 未到花朝一半春。」這是翰林院編修徐照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