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1 / 2)

說的是寫八股文,這三部分極其重要,能不能抓住考官的眼睛,從一堆文章中脫穎而出,就看這冒子寫的好是不好了。

沈持對八股文的「冒子」再度深度總結、復盤。

「制藝者,代聖賢以言之也。②」這是書院夫子們每堂八股文課都要強調一遍的話,在他們看來,八股文的實質,尤其是寫冒子,就是代聖賢立言,一定要體味、貼合聖賢之言以涵泳貫通之,才能從中生發出新的義理來。

聖賢典籍,流衍後世,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手中,雖然文仍是其文,字仍是其字,但朝代離開他們說話的語境過於久遠,故其常出於文字之外的心傳意解,後人相當難以領會。

譬如上輩子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大部分人已經很少會要死要活思念活著的人了,因為聯絡太方便了。

只要互相加微,即便相隔千里也能隨時聊上幾句。

上輩子念「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③,這樣的詩句,不細細品味琢磨,也砸不出味兒來。

同理,對於做八股文,只有精心揣摩體悟,在心目中追想當時的語境和聖賢的心理,才能捕捉到聖賢言論的真實意旨,發掘出其中的微言大義。

又回到最初的破題上,因而破題對題目的概述,是建立在對經文的分析領悟基礎之上的更深度的解經,就是檢測學生解經水平,正反思維,概括分析,領悟水平,只有這幾方面一處不拉跨,才能更好地揣摩微言大義,心貼先聖,體悟還原其語境。

承題同樣如此。

起講可以稍稍在此基礎上自由發揮一些。

……

他在紙片上用蠅頭小字記下:八股文與四書五經深度捆綁,是一目了然的功利關係,抽空再次精讀四書五經一遍。

習完功課,他拿出從前畫的簡筆畫滾滾看了看,笑著喃喃自語:「以後該畫工筆畫滾滾了是不是呀?」

工整細緻,活靈活現。

做八股文亦如是。

之後,夫子們開始細扣八股文正文的寫法,一下子像從小學生作文升華到了初中生作文。

八股文的正文部分規定要用正反、開合的方式將題旨內蘊闡發完全,在冒子的框架內合理髮揮,有天馬行空的餘地,但不多,夫子們都是提倡中規中矩的。

標準的八股文是由兩兩對偶的四個段落組成,就像標緻的滾滾背心整齊,腰是腰腚是腚的。

這四個段落分稱為提比、中比、後比、後二小比。每比分出股與對股,共計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

這個有著起、承、轉、合邏輯關係的段落的設置,表面看起來是個結構問題、表達方法問題,但實質上是一個內容問題。

《駢文概論》中說:「凡是說理的文字,愈整齊愈有力量,復反覆愈易明白。」④

這讓沈持想到,上輩子寫作文議論文題材的,老師也每每強調,要有主題要層次分明,要前後照應……當年高考他們理科班好幾個孩子不會寫作文,語文老師沒辦法,罵罵咧咧揪翻出幾篇八股文名篇整了個新八股文框架,說按照這個框架給他套……看來寫文章這件事吧,從古至今都大差不差,或許就一個古人多死板一點兒,後世更靈活一些。

整齊對偶、正反開合、反覆闡述的八股文字,讓科舉應試者一層層深入地將題旨闡述出來,其經學性更為凸顯。對偶反覆,只不過用以增強文章的氣勢力量,明白暢達而已。

八股文中的「八「在科舉中,它是有靈魂作用的,兼具工整對稱以及美感。

……

精練完八股文的冒子和正文,已到四月中旬。

繁花落漸稀。

當朝今年的府試在四月二十八開考,由縣域所在的州府承辦,考點設在州府的官辦州學裡,省知府派遣主考官和省貢院的夫子充作閱卷官到各州府去主持府試,並擬定考生名次。

祿縣所在的州府是長州府,因而沈持等今年準備應試的考生得到長州府去考試。

書院幫著下場府試的學生們辦理手續,諸如填報考生姓名、籍貫、年齡以及家庭出身,取具同考者五人互相結為連保,廩生作保等和縣試大體相同,有專管此事的夫子們大包大攬,全然不用學生們操心跑腿。

內舍班的夫子們則抓著他們沒日沒夜地苦練八股文,期望他們在這次的府試中取得名次,考中童生。

照往年的慣例,考生們刻苦至考前三天,放假回家,等著赴考。

「岑兄,沈兄,」江載雪早早與沈持他們說道:「咱們仨考前頭一天就趕去長州,宿在州學邊上,夜裡睡個飽覺,次日精神頭足足地去考怎樣?」

經他一提,沈持開始核計這事兒。

他還沒說話呢,裴惟找過來問:「那個,我能不能和你們一道赴考?」

最新小说: 尝试减压的肉短篇(可能有中篇) 小千岁 糟糕!新买的机器人和哥哥共感了(骨科1v1) 系统每天都强制我H! 我在無限世界修機械美人 大鐵匠與豆腐娘 主母愛誰當!紈絝夫君為我掙誥命 小巷日常[八零] 星河長明1戰與遠征 探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