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兩人的話,祁莫寒蹙眉沉思。
他們三兄弟的封地相鄰,就如同各自占了三角形的一個角。
祁莫寒的封地秋水城是最靠大祁國邊緣的一個,而恆王與晉王的封地則是靠內一些,屬於平行的存在。
皇帝下旨索要糧食,想要到祁莫寒這裡,必然要經過恆王與晉王的封地。
祁莫寒並沒有抱什麼僥倖心理,因為他心中清楚,恆王和晉王先他一步接到聖旨,然後快馬加鞭趕來他這裡商討對策。
至於傳旨官,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抵達。
對於這種將百姓生死棄之不顧的帝王,祁莫寒已經升起了抗旨的心思。
「兩位皇兄,我這裡百姓都食不果腹,這糧食我拿不出來。」
祁莫寒雖然沒有明說,但恆王與晉王都聽出了他話中含義。
晉王禁不住提醒:「五弟,你就不怕抗旨不遵,會和其他兄弟落個同樣下場?」
恆王也跟著附和:「是啊五弟,咱們兄弟三人能活到如今不容易,二哥可不想步其他兄弟的後塵。
更何況,我和三弟的母妃都留在宮裡,一旦我們敢有一絲絲的反抗,皇上肯定第一個拿我們的母妃開刀。」
這一點的確如恆王所講,當初新皇登基,下旨給兄弟幾個賜封地,因為秋水城是大祁與蠻夷的邊界,誰都不想要那樣一個常年有戰爭的封地。
說白了,誰拿到秋水城,表面上看擁有王爺的名頭,也是那塊地的主人,實則就是要做鎮守邊境的將領,替大祁國阻擋外來者的進犯。
祁莫寒自然也不願意,但考慮到母妃,他只以願意接手秋水城為籌碼,與新皇交涉,條件就是要雲太妃跟著他一同去秋水城生活。
第51章 千年河蚌
當時祁莫寒也是抓住了新皇軟肋才會如此,後者剛剛登基,在朝中根基還不穩是一方面,另外,秋水城一帶連年戰亂,蠻夷人勇猛,大祁國將士苦不堪言。
新皇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將這個燙手山芋丟給祁莫寒。
秋水城若是真的有不保的一天,也是祁莫寒鎮守不利,跟他這個皇帝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他甚至還可以以此來治祁莫寒的罪。
就這樣,祁莫寒順理成章的帶走了雲太妃。
當時,恆王與晉王還勸過祁莫寒,讓他不要衝動做出選擇,他們三兄弟可以齊心一些,誰都不選秋水城,這樣,皇上也拿他們沒有辦法,事情也許會有好的轉機。
要知道,選了秋水城做自己的封地,就等同於在脖子上面架著一把刀。
一旦城池失守,祁莫寒失去了容身之地事小,最重要的是給了皇上要他腦袋的好理由。
祁莫寒當時態度十分堅決,在朝堂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兒保證,此生願意與秋水城共存亡。
當時的祁莫寒只有十幾歲,任誰都不會看好他一個毛頭小子會守住秋水城。
但是誰都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誰都沒看好的毛頭小子,不但守住了秋水城將蠻夷人打得屁滾尿流,還讓秋水城百姓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祁莫寒眸光冰寒刺骨,想到在京城的那位,心中氣就不打一處來。
「兩位皇兄無需說太多,兄弟我若是有那麼多糧食,寧願分給封地內的百姓,也不會送去京城。」
對於這一點,祁莫寒態度十分堅決。
大祁國大面積鬧旱災已經兩年有餘,京城那位除了整日想著如何在他們這些藩王手中索要物資供自己享用以外,從未考慮過百姓的死活。
這兩年多以來,他多次上摺子請求朝廷支援,結果,摺子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一去不復返。
現在這位不知道又聽了誰的蠱惑,找他們來要糧食,別說祁莫寒拿不出那麼多糧食,就算能拿得出來,也不會助長對方的氣焰。
見祁莫寒拒絕得如此乾脆,恆王和晉王臉上都露出了一副苦瓜相。
聖旨上可是明明白白的寫著,要他們三兄弟合力湊齊一萬擔糧食送進京城,也就是說,平均分成三份的話,每人要承擔三千多擔。
恆王與晉王的封地與祁莫寒這裡不同,他們在發現旱情的時候,也學著祁莫寒用私庫銀子囤積了大量糧食,只是,祁莫寒囤積的糧食用來救濟封地內的百姓,而他們的則是留在府中自己享用。
以至於,他們封地內的百姓早早便出去逃難,眼下就如同兩座空城一般。
儘管這樣,恆王與晉王囤積的糧食也早就用光,後來花高價購買到一些,也只能勉強維持府中人不餓死,至於其他,想都不要想。
好不容易盼來了兩年多的第一場雨,同時也迎來了那可惡的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