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位名喚符紀的俠客,卻頗為奇異,她是位聾啞之人,不僅如此,她最負盛名的招式,喚作「敗走式」。
因著這招式不好聽,不好當做名號來喚,故而摘其第二成名招式,喚作——
「八步趕蟬符紀」
這敗走式並不是秘術,人人都能習得,可符紀用這招用得極好。
所謂敗走式,便是在對手攻來時,看似下盤虛浮、步伐踉蹌向後,實則是以退為進、以身犯險。
在千鈞一髮之際尋到對手的破綻,反敗為勝。
凡練此招式者,只為落入險境時、尚有掙扎的餘地,卻從沒有人像符紀一樣,將這招不得已而為之的招式、煉至登峰造極。
畢竟身臨險境時,不是每次都有把握逆風翻盤。
但符紀耳不能聽、口不能言。
這對於練武來說是為大忌。
不能言還好,可不能聽,便意味著知覺不夠敏銳、無法辨析風聲敵動,若有人從身後襲來,很容易陷入險境,故而回馬槍不趁手。
而敗走式,敵人正面來擊,欲向後傾倒,正是直面對手的身位。
包括那八步趕蟬,亦有逡巡整個戰場的意味在。
所以這兩招,符紀用得極好。
能夠揚其所長、避其所短。
也正因此,符紀的長纓槍失了輕捷靈動的意味,反倒有幾分竭澤而漁、有死無生的悍烈偏激。
而書名中的「七殺碑」,卻不是她發現的。
而是她的哥哥,符獻。
與闖蕩江湖的符紀不同,符獻年紀輕輕、已成一城之主。
是歲,大寒。
城民鑿冰布網,欲起魚為生,符獻對此極為重視,親自臨場督促,派遣府兵相助鑿冰。
卻見通透的冰面之下,似有一方石碑。
釘斧並用將其刨出,拂去冰碴,碑文上書——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可報天。」
城中人聞訊,紛紛傳言,是因為冒犯了河神、天地震怒,故而降下寒災懲戒世人。
第445章 鬼魅低語
挖出了這樣的東西,自是人心惶惶。
城主符獻面色凝重,他仔細端詳過這方石碑,在石碑的後面,發現一首詩。
這首詩中,羅列了連串的該殺之人,不孝不仁不義不信……種種禍亂世間之人盡該被除去,以平息蒼天的震怒。
符獻是個當機立斷、極有魄力之人,他略一思索,心中有了考量。
當即揚聲道:
「這是上天對我們做出的警示,是對我城中子民的眷顧!」
「之所以天降寒災、懲戒世人,便是因為有奸佞之人禍事,使得蒼天震怒,唯有順天意而為,肅清亂世賊子,方可永享太平!」
「而我城中子民儘是良人,因此這方石碑,才會被我們鑿出,這便是天意對我等的指示,只要順天意而為,福澤必臨其身!」
符獻巧言善辯。
再加上往日裡頗有威信,終於將眾人穩住,並且讓城中人相信、自己是被天意眷顧的一方。
但是……
「城主,這亂世之人說得是誰,若是大奸大惡之人,我等微薄之力,如何能與其爪牙抗衡!」
符獻早有準備,他不慌不忙地說道:
「吾妹符紀,為世間至勇之人,一桿長纓槍在手,必能取來這七位至惡之人的頭顱,來平息蒼天的震怒。」
在原本的歷史中,張獻忠假借天意行事、要得自然不是七人之命,而是無不可殺之人。
但祝無邀在寫這篇話本時,為了增強故事性,編造出了「七大惡賊」。
符獻如何勸說符紀、城中人又怎樣請符紀出山,盡皆詳略。
只看那符紀,果然不愧盛名。
她走馬過恆城——
在這裡,有世間最為不孝之人,寒冬臘月,那名為苟東之人在山上以紅磚砌「寶塔」,將父母趕至山上,送一頓佳肴、填一塊紅磚,結果未等塔被封死,老人便凍斃於深山、身體佝僂蜷縮,偏偏苟東咬死不認、又有爵位保命,人間律法奈何不得他。
符紀單槍匹馬,闖入那朱紅侯門,斬其頭顱懸於馬上。
復而折身向西,奔往西洲去。
在這裡,有世間最為不仁之人。
名將惡徒,司徒月是也,她坑殺俘虜萬計、放火焚城,老少無一倖存,卻偏偏被帝王庇護、允以功勳,平安活至四十有三,竟無冤魂來索她命去。=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