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七夕,她滿心期盼的給他準備驚喜,沒想到到頭來,他給的更好。
傅君意低頭吻著她的烏髮,緊緊摟過她,心間熱流涌過,「阿寧,我也很開心。」
他從出生起就被立為儲君,一言一行都被無數的規矩制約,享受這份榮光也得付出相應的代價。
先皇后並不是他心愛之人,可是為了這個位子的穩固,他只能接受。
後宮裡所有的女人都不是他所願,無非就是為了前朝穩固或者延綿子嗣所進,直到遇見了鄭淑寧。
唯有她而已,只有她一人是例外。
自從鄭淑寧進宮,他才知道什麼是滿心歡喜,兩相愛慕。
如今,他終於能給她一個堂堂正正的名分,雀躍盈滿心頭。
傅君意把那封冊封鄭淑寧為後的聖旨放在一邊,他抬手把桌案上的東西掃落在地,掐著鄭淑寧的腰肢讓她坐上去,然後低頭吻了上去。
殿內燭火輕輕跳躍著,似乎也在為其歡呼。
正德十年七月初八,傅君意下詔冊封貴妃鄭氏為後,冊封禮定在了八月初一。
天子冊立新後,普天之下臣民皆慶之,宮裡各處也熱熱鬧鬧的準備起來了。
傅君意下旨大修宮殿,中宮由原來的坤寧宮改成鳳儀宮,內務府里大量的宮侍連夜修葺。
宮內繡娘也不斷趕製帝後大婚的吉服,力求讓兩位主子滿意。
紅色掛滿了整個皇宮,長樂宮門庭若市,不斷有宮妃前來慶祝。
鄭淑寧在封后前一日見到了母親,武安侯夫人一臉慈愛的看著她,「當日送你進宮實在是無奈之舉,卻不想你有這樣的際遇,咱們家如今算是揚眉吐氣了,外邊不知多少人家想來巴結咱們家呢。」
鄭淑寧淡淡一笑:「母親放心,以後的好日子多的是呢。」
聞言,武安侯夫人卻眼眶濕潤,哽咽道:「外人只看到你現在的風光。殊不知你以前都是怎麼熬過來的。」
鄭淑寧趕忙安慰母親,「這大喜的日子,母親要高興才是,明日還要參加大典呢。」
武安侯夫人整理好情緒,笑道:「是我不好,想這些讓人傷心的東西。」
鄭淑寧拉著母親好一番寬慰,她心下也有些感慨,當初進宮她不過想救一個人,爭寵一保家族榮譽而已,沒想到,在這深宮,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歸宿。
是夜,她在床榻間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著,腦海中不斷幻想明日的場景。
當年兄長大婚時,她也曾羨慕嫂嫂一身紅衣,於高堂之中成親,那時候,她還曾失落那耀目的紅,如今,終於不要羨慕旁人了。
八月初一晨曦未亮時,鄭淑寧就起身梳洗,任由宮人在她臉上上妝。
今日妝容不同於往日艷麗,多了幾分端莊大氣,高髻上簪著九尾金鳳釵,飛鳳欲展翅高飛,中間得鳳鳥銜紅玉珠垂直眉心,上面鑲嵌數百顆紅色寶石和珍珠,熠熠生輝,流蘇垂在耳邊,襯得她高貴而不可攀。
皇后大婚吉服全身是正紅色,衣襟邊綴滿南珠,金線繡於其上,鳳鳥流光溢彩,栩栩如生。
鄭淑寧在殿內靜待時辰到來。
直到時辰至,她在冊封使的指引下出了長樂宮的宮門,宮門口兩側跪著六宮嬪妃,幾位親王妃等命婦,見她出來,忙高呼,
「嬪妾(臣婦)拜見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鄭淑寧讓她們起了身,一行前往鳳儀宮接旨。
一路行至鳳儀宮,停在主殿前,鳳儀宮大修一個月,已完全變了樣子,磅礴巍峨,透出天家尊貴。
鄭淑寧在殿前下跪接旨 ,冊封使手裡她親筆寫的詔書:
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賴乎坤成,化洽家邦,外治恆資乎內職,既應符而作配,宜正位以居尊。咨爾貴妃鄭氏,教秉名門,慶貽勛閥,葉安敦而禔福,應地時行,本淑慎以流徽。肅雍德茂,溫懿恭淑,柔明毓德,靜正垂儀。既宜家而作則。當正位以稱名。今授金冊鳳印,立爾為皇后,欽哉。
冊封使宣讀完畢後,鄭淑寧接過聖旨和代表中宮的鳳印,遞給身後的小桃,又被領著前往前朝紫宸殿。
象徵著天下最高權力的紫宸殿前,早已經跪滿了朝臣,鄭淑寧還未到就聽見震耳欲聾的鼓聲。
等禮官傳唱完畢,鄭淑寧抬頭,看見遠處高台之上模糊的紅色身影,一步步鄭重的走向他。
穿過跪著百官和宗室,最前面跪著的是宮妃和皇嗣,燁兒也在其列,看見母妃不由得甜甜一笑。
鄭淑寧在階前停住,看著前面數百白玉階,高台之上的人正伸出手來迎她。
她拾階而上,和那個人遙遙相望,彼此眼裡柔情滿懷,只有對方的影子,再也容不得其他。=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