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一排,還帶院子。
石頭建成的屋子窗戶小,光線差,白日裡在裡頭幹活就得開燈。屋裡廚房很大,比堂食餐廳還大,光是擺放食材的透明冰櫃就有三個。更別提其他切配、儲物區域。
禾嬡尺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到店時,廚房裡便在燒著柴火熏制臘肉臘魚,還有人坐一旁灌血粑。
屋裡晾的辣椒、玉米、都是真正的食材而不是裝飾,牆邊上還擱著酒罈子和菜罈子。
燒火的灶是最傳統的柴火灶,屋裡四處堆著長長的木頭,作燒火用。
這種偏僻的農家樂,看起來浪漫美好,但有時候也特別容易踩坑。
不說別的,陰陽餐牌聽過吧?
山高皇帝遠的,叫天天不應,坑起人來一坑一個準,但這家石頭屋卻不會讓人有這種顧慮。
店裡點餐不按菜名店,而是按食材點。
每種食材的價格都在大堂的黑板上寫著,一進屋就能看見,明碼實價。
像臘肉、排骨,炒肉之類的普通葷菜,根據份量大小,價格35~68不等。
整雞整鴨,或是魚這一類的大菜,則是88~128左右。普通炒青菜,湯菜,是15~25。
所有菜的菜量都偏大,人多來吃更划算,像前些天沈姐領著禾嬡尺來那回,人均消費還不到60。吃得飽飽的,最後回去前大家還買了些土豬熏的臘腸臘肉。
石頭屋日常便有客人來往,不過比起飯館,這裡其實更像一個項目。
店裡所有工作都由附近務農的婦女們操持,主人是一位姓麻的大姐,她手裡人脈很廣。
憑藉著人脈,她可以不做宣傳,不將店子開在城裡。只要接待一些團餐,或是團建活動的客人便能讓這裡工作的婦女們掙著農閒時的錢。
順帶著,店裡還賣一些農產品,古城裡的民宿老闆有時也會帶人來吃飯。
她還很聰明,不光把這裡當作飯館經營,還特意將苗族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完整地保留在石頭屋裡。
並提供拍攝場地。
禾嬡尺已經不是第一位想到這裡取材的媒體工作者。
只是在這之前,會在這裡取景拍攝的,大多是攝影師,或是影視取材。
他們的重點更多在建築,以及當民族風情,而禾嬡尺則除了這些以外,更看重味道。
對她來說,好吃很重要。
在這裡吃的臘肉,是她目前為止嘗過的所有臘肉里最棒的!
她已經迫不及待想再來一頓啦,哈哈!
對了,還要跟早就離開的華蕾顯擺一下,告訴她自己又在鳳凰找到了新的好東西。
跟陳靈就不顯擺了,她最近要考試,回程的時候給她帶點臘肉吧。
「臘排骨和臘腸她應該也能喜歡,蜂蛹她吃嗎……」
……
半個月後。
已經回到鵬城的禾嬡尺在書房裡檢查著自己還沒發出的視頻成品,回味半月前那頓湘西苗家菜。
說實話其實她最後也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都吃了些啥。
畢竟拍視頻那天因為只有她一個人去,不好點一大堆菜,所以其實她雖然拍了不少素材,但最終是點了一份臘排骨請店裡的員工吃,然後趁機蹭店裡的員工餐。
員工餐做起來其實也不隨便,只是用的食材會與客餐相比,看起來沒那麼美觀而已。
她在員工餐里好像嘗到了土壇辣椒炒土豬肉、酸湯菜、燒家常豆腐、野蔥煎蛋、蒸臘魚之類的菜品。
湘西的野蔥好香啊,鵬城根本買不到。
還是腊味好,可以帶回家自己試著做來吃,臨走的時候她買了好多好多,給自己的朋友們都郵了些。
陳靈和住在六盤水的小羅是最喜歡的。
小羅還說接下來要用她寄的臘製品出幾期烹飪視頻,她等更新呢,回頭正好可以在家裡學著做。
除了小羅和陳靈以外,最喜歡臘肉的人可能是她親媽祝女士。不過最近祝女士有點上火,說是牙疼咬不動臘肉。
哎,廣東人就是愛上火。
沒辦法,熱啊。
在湖南的時候她凍個半死,臨時買了好些保暖的衣服,到後來每天把自己像洋蔥一樣裹起來,穿好幾層的衣服。
結果一回鵬城,好嘛,換上短袖了。
現在禾嬡尺就在屋裡穿著七分睡褲和短袖睡衣。
再熱就要開空調了,製冷。=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