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1 / 2)

乾貨鋪子,已在城西買了一間兩鋪頭帶兩進院子還有兩座角院和一座側院的鋪宅。

鋪子還沒開起來,皮蛋已經在囤貨了,也派了夥計四處去尋山貨。

九月底或十月初能開起來。

乾貨鋪子買在城西而非城東,是鋪價行情差別大。

他們本錢緊張,又不敢找人借錢怕引人起疑,買城西的鋪子就是最佳選擇。

他們開鋪主要做特別乾貨,只要特別乾貨口碑名氣出去,不必在意鋪子開在哪裡。

他手中還剩下的積蓄,收幾萬斤紅薯不是事兒,但要囤酒就會差著些。

好在釀酒沒這麼快出貨,到時候資金定能周轉過來。

至於印書的問題,他去找墨香書局打聽過了。

印書坊以往也接別家鋪子的印書,包括寺廟印書,並非只供應自家書局。

這都是有交易規矩的,不用擔心書稿泄露。

聽柳君逸說是替想開話本鋪子的安遠縣朋友打聽,墨香書局管事立刻提議。

長期印書可給九折優惠,但所印話本子,墨香書局一律安八十文的進貨價定一批貨。

若要加印也按初印一樣算價,不論哪一批貨,印量多了印書可給到八折優惠。

若墨香書局往各地分號鋪貨,需要進貨量增加時,仍算書稿方的加印來算,再按規矩繼續進貨。

也就是說,將來生意好不好都是這規矩,墨香書局不會因為自家需求量大就私下盜印。

且墨香書局有責任保護書稿內容不外泄。

外界只能看到印出去的書,而看不到流出去的書稿和板印。

話本子最常見加印,流通特別快,不似其他書,可能出個一、兩千冊就到頂了。

話本子再不受歡迎,出兩千冊也是起步數,隨便出一下就是三、五千冊的。

墨香書局分號鋪子在各地都有,每家分號能分到幾百冊,聚少成多也能銷出不少貨的。

而非坐定在原地,憑一家書局去吃下這許多冊書。

話本在大夏王朝都遵守一個通行售價,那就是一百文的單冊價,頁數相差不會超過五頁。

這個售價,很多人都買得起,也願意去排著隊享受搶購的激動感覺。

這與顧北亭先前說的謄抄書,完全是兩個行當的感覺了。

柳君逸與府城墨香書局的掌柜和管事都很熟,還一起喝過酒。

他的人脈又不是顧北亭能比的,打聽印書一事也更詳細,簡直就是行內真相了。

顧佳琪看完全部信的內容,也沒見提及寄過去的那個江湖遊俠故事的事。

顧北亭早就看過信了,見狀便明白妹妹在想什麼,連忙道:

「這才半個月,他就去了不少地方辦了不少事情,也不知收到我寄去的信沒有。」

「又或者還沒有來得及處理這件事情,或是還沒找到可靠的執筆人,怕說出來讓你著急。」

「我收到第二封信時,正好師長吳先生與另一位常先生商量。」

「要趁重陽節假時,帶我們去府學參加重陽詩會。」

「到時墨風書院的學子肯定也會參加,不過我還沒有報名。」

「想著君逸也想趁重陽節去定遠縣還要來咱們家,就趕緊去信告知了這件事。」

「等君逸那邊再來信,我再決定要不要報名。」

「我才入縣學,這是第一次跟著師長遊學,遊學也不是每個學子都必須參加的。」

師長是好意,想多教導學生增長見聞。

就像大儒也喜歡遊山玩水、去不同的地方遊歷,再將所見所聞所感寫在文章中,讓更多讀書人分享。

但也不是每個學子都有時間和銀錢遊學。

若是以前,他定會想也不想就選擇回家。

在家讀書、抄書,節省在縣城的生活成本,在家還能幫著犁地、種麥子呢。

但是柳君逸告訴他,不管是仕途還是商路,還是普通的做工賺取家計。

人脈關係很重要。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哪怕是打聽一件事情,朋友熟人多了,消息也會靈通一些。

就比如這次柳君逸打聽印書一事,若他在墨香書局沒有熟人,能打聽得這般詳細?

又或者在哪個時候哪個場合哪件事情上,有人脈搭把手,事情也會順利很多。

就比如這次他開鋪,自有人脈幫著他去完成許多事情,而非等著他親力親為。

但朋友也是需要維持的。

有錢人經常聚在一起吃個飯、喝個酒,或是一起出遊逛逛。

沒錢的人坐在一處泡一壺茶、買幾塊糕點或是自家做點小吃食,清談愉快也能結成患難之交。

悶頭讀書不一定是勤奮,高談闊論也不一定是見識廣博。

恰到好處,適得其所。

最新小说: 直男龍傲天也要當蟲母嗎 我是騎士,不叫NPC 假死成功後被皇帝抓回來了 小夫郎真不是國運之子 小魅魔的催眠手冊 我靠種田建農家樂救全球 為何寡人會懷孕 哈基米管理中心 前任游戏 對徒弟要關愛沒讓你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