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徽寧忙不迭學著他的樣子,朝他拱手一鞠:「參見陛下。」
「從今往後,她就是你的皇妹了。」
榮昌太后的輕笑聲在耳邊縈繞,樓徽寧抬眼,對上他眸中一閃而過的肅殺。
二人四目相接。
樓徽和斂了神色,朝她綻開一個溫文爾雅又不失禮節的笑。
她在他的笑容中看出了些許譏諷。
「皇妹初來乍到,這宮中規矩繁瑣,還是多花些心思學學禮儀的好。」
榮昌太后前腳剛走,樓徽和便忍不住刻意出言挖苦她。
他想要她難堪。
樓徽寧略一沉思,鎮定自若地應道:「勞煩陛下掛心,昌寧閒雲野鶴慣了,不曾識得宮中規矩。」
她眼帘一顫,不等景和帝開口,話鋒一轉:
「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陛下乃真龍天子,九五之尊,又怎會與我一節草莽一般計較?」
樓徽和明顯一噎,嘴唇翕動著,憤憤吐出幾個字:
「伶牙俐齒。」
樓徽寧面上不露聲色,只是笑笑。
她心中清楚,這小皇帝不是個好應付的角色。
至少,沒有他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好應付。
樓徽和雖貴為皇帝,卻自幼體弱多病,在朝政方面也並沒有什麼出彩的政績。
他尚在襁褓時便被榮昌太后抱上了龍椅,那一年先帝——建平帝剛剛駕崩,樓徽和年僅一歲。榮昌太后改年號為景和,是為景和元年。
自此,榮昌太后垂簾聽政,輔佐朝堂,將盡數實權攬入掌中。
就連每日上朝前,所有朝臣除了那句「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還得向榮昌太后問好。
「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樓徽寧也曾想過,難道景和帝他就不惱嗎?
直到她親眼瞧見榮昌太后對樓徽和言語侮辱,肆意打壓。
他的母后說他不學無術,他的臣子諫他昏庸無為。
惱又如何?自古無情帝王家。
他只是一個任人宰割而無力還手的六歲孩童。
乃至整個南胥朝廷的人都知道,他樓徽和,不過是個空有帝位的傀儡罷了。
第51章 憶當年青梅竹馬情② 病秧子皇帝和矮豆……
景和六年, 立春時節。
雨霽晴光,和風駘蕩。
樓徽和身為帝王,自今日起便要開始上學。
樓徽寧與他年齡相仿, 榮昌太后便也讓她跟著一齊去了。
那一年,榮昌太后找來一位名為「霍錚」的少年入宮伴讀,每日陪在二人左右。
樓徽寧看見霍錚第一眼便知道, 此人來頭不小。
霍錚,字與捷, 出生於南胥將軍府,年方十四。他的父親是南胥國的常勝將軍,先帝建平帝親封定北侯。
霍錚自幼跟隨父親出征, 生長在邊塞,旁人都尊稱他一句「霍少將軍」。
他常年馳騁黃沙之中, 磨就了一身傲骨。
可謂是意氣風發,鮮衣怒馬翩翩少年郎。
與那病懨懨的小皇帝倒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民為貴, 社稷次之, 君為輕……」
「成大業者不在江山, 不在軍權,而在百姓。」
「萬民歸心, 則天下太平……」
「……」
每日寅時,樓徽和便要早早起床, 去到上書房早讀經書。
什麼四書五經……死板的文字充斥在他的腦袋裡,他覺得枯燥乏味,到頭來也沒記得多少。
可偏生樓徽寧卻上道得緊,不過上了幾堂課,便惹得章太傅對她大加褒賞。
竟還稱讚她有「詠絮之才」。
樓徽和自然是不服氣,回到御書房研究了一整晚的詩書, 只為第二天在課上為自己爭回一些臉面。
於是翌日一早,樓徽和便頂著一對發青的黑眼圈去上學堂。
欣賞完他一夜未眠的傑作之後,樓徽和第一次在老古董章太傅的臉上看見這般精彩紛呈的表情。
樓徽寧滿是好奇,探過頭一看。
「《詠豬》?這是個什麼東西?」
還不等他反應過來,手中的紙箋便被樓徽寧一把奪走。
樓徽和他慌忙去搶,卻還是被樓徽寧將上面的內容看了個遍。
豬豬豬
喜歡吃麵糊
一個沖天鼻
兩瓣大屁股
他清楚地看見樓徽寧的神情瞬間緊繃,憋笑憋得通紅:
「這莫不是陛下寫的?您別說,還真符合陛下您的做派。」
樓徽寧有意無意的嘲諷戳到了他的痛處,樓徽和面色微慍,一把奪回寫著《詠犬》的紙箋。
他瞪著樓徽寧,語氣絲毫不和善:「朕的墨寶,輪得到你一個山野村夫來指點?」